大众网聊城1月23日讯(记者李长振 通讯员刘修广 李芳 孟琛)莘县检察院监所检察科科长张登凯在例行检查时发现15号监室在押人员王某与王某某产生纠纷,及时进行了制止。原来王某某对王某平时有霸道行为看不惯,二人由口角升级为要动手打架。成功调解后,细心的张登凯发现同监室的死刑犯宋某情绪反常,便将宋某提出监室进行谈话教育。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思想疏导和耐心询问,宋某深受感动,主动交代了因看不惯王某在监室内的霸道行为,准备在当晚杀死王某的想法,并且还将准备行凶用的凶器—一把磨尖的牙刷主动交出,避免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
这是张登凯20年如一日坚守监所工作岗位的一个缩影。张登凯是聊城市东昌府区人,1995年5月,他放弃了条件优越的聊城市化工局的工作,怀着对政法工作的一腔热情,通过全国检察系统增编补员考试,来到了莘县检察院监所监察科工作。为了高墙内的公平正义,张登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忠诚坚守,构筑起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也给自己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他本人先后多次获县、市级“优秀派驻检察员”、“先进工作者”、“十佳检察官”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聊城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创人民满意活动先进个人”,并荣立个人二等功;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被聊城市检察院记个人三等功,2014年入选山东省检所检察案件质量评查人才库。
从一个“门外汉”到四级高级检察官
一间年久失修的小平房,四个人公用的两张旧办公桌,这就是张登凯新的工作环境,每天和老科长都要骑10多公里自行车往返院里与监所。尽管这样,他不叫苦不抱怨,而是把重心放在提高自己的业务上。有着“小检察院”之称的监所检察科,担负着众多检察业务工作,专业性很强。出身采煤专业的张登凯,面对的第一道槛就是业务知识的匮乏,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一个门外汉!”为了能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他就吃住在单位学习法律知识,钻研业务。除了工作吃饭,他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了业务学习上,上班时间他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下班后自己翻阅法律书籍、卷宗挑灯夜战,钻研起来经常是不知不觉就到了后半夜,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周末和节假日,即便是在家里,也是见缝插针地看书学习。
一年以后,他参加了初任检察官资格培训,独立办理了到监所检察科工作以来的第一个案子,并很快成为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1998年完成了法律本科学业。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01年12月,他凭借业务能力突出竞争上岗,被委以重任,担任监所检察科长一职。现如今,张登凯已经是聊城市检察系统为数不多的四级高级检察官。
监所检察工作被打造成检察院的“精品”
为让监所检察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张登凯对照工作标准和要求从零做起,细心琢磨,把监所检察工作制度逐类制定好并汇编成册,得到了省院领导的高度赞扬。坚持从大局着眼,从小处入手,以制度强化科室管理,以管理强素质,以素质强化战斗力,建立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度、监所检察科奖惩办法和内务管理制度等严格规范个人的执法行为,把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一星期一督促,每月有计划,有小结。
近些年来,其他县市区兄弟单位或外地业务单位来莘参观学习,监所检察科室被院里当做精品予以展现,成了参观的亮点。看着参观的领导与同事摘记制度规范、拷贝责任措施、索要工作计划,张登凯并没有知足,他知道工作中还有差距,自己稍有不慎,工作就有可能被兄弟单位超越。他时常提醒科室的同事们,“打造一流的监所检察工作,要年年争创先进科室,就要围绕‘经常性的检察工作出精品,可比性的检察工作争第一,重难点的检察工作求突破’的目标努力。”也正是由于他的这股子拼劲,监所监察科自2002年以来,在全市监所检察业务年度评比中获得八次第一名,三次第二名,二次第三名,七次被聊城市检察院记集体三等功、五次被记集体嘉奖。
坚持原则,二十年不收一份礼
驻看守所检察工作是监所检察的基础性工作,是检察机关形象的重要“窗口”。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争创一流,张登凯吃住在驻所检察室里,摸情况、查问题、析原因、找对策、定措施。白天除处理日常事务外,他尽可能多地找在押人员谈心谈话,同时有的放矢地加强与管教民警沟通;夜里他苦读有关监所检察工作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发现在押人员伙食质量及医疗卫生条件差,他立刻建议看守所整改;对“牢头狱霸”和监管人员侮辱、体罚在押人员等问题,他监督看守所严查细抓,决不手软。他还建议看守所健全完善了出入所管理、提审会见、接见、安全检查等20多项监管制度。驻看守所检察室先后三次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定为“二级规范化监察室”。
多年的工作经历,造就了张登凯坚持原则、严于律己的作风,“六条禁令”和检察人员纪律他牢记心中,从不收一份礼,不吃一次请。有一次,他的一个同学想请他帮忙,一个案件的从犯是同学很要好的朋友,罪行较轻,想办取保候审。经审查,该犯还属于累犯,被张科长当即顶了回去。被拒绝的同学扭头就走,至今不与其来往。有些在押人员的家属,为了能让家人或孩子在看守所内少干点活,或者多少能够得到照顾,总想方设法地和他套上关系,他总是客客气气地回绝了他们各种名义的请客或者送礼。每天要面对犯罪程度不同的在押人员,在管教时也总会有不服的人员,也曾被他们威胁多次。但张登凯告诉我们,“毫不畏惧,根本不往心里去,被他们威胁说明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想方设法化解在押人员的心理矛盾和思想负担才是关键!”
愧对家人,十几个除夕坚守在岗位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张登凯把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势必会“厚此薄彼”,忽略对家人的照顾。“这些年最愧疚的事就是对家人的关怀太少了。”对工作问心无愧的张登凯在谈到照顾家庭方面,堂堂男子汉几度哽咽。
由于妻子在高唐县工作,加上老人身体不好,无人专门接送孩子上下学,儿子没上过幼儿园;2003年,直接跟着张登凯在莘县上的一年级。第二年春天的一个工作日,张登凯因公出发,晚上十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单位宿舍,得知孩子没吃晚饭并且发烧40度,那一刻,他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宿舍条件有限,孩子退烧后,他为孩子做了一碗鸡蛋面条,放了些酱油调味。他一辈子也忘不了孩子狼吞虎咽的情景,很满足地告诉他,“爸爸,这面条真好吃!”这碗“发烧面条”是孩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面条,也成了张登凯和儿子永恒的记忆。后来,他实在忙不过来,迫不得已又把孩子送去聊城上学。妻子也因此放弃了高薪的外企工作,回归家庭,照顾老人和孩子。
“同事过周末休息,但我周末也很忙!”张登凯这样调侃自己。尤其是春节,是妻儿父母想自己的节日,也是在押人犯思念亲人、情绪波动的时候,这也是张登凯与科室同志最忙的时候,他已经连续十多年除夕或大年初一坚守在工作岗位,与在押人员一起度过。他还抓住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做在押人员的思想工作,启发、鼓励他们积极改造,争取早日与亲人团圆并回归社会。
监所检察工作重点是加强监管执法,加强法律监督,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服务对象是在押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业务枯燥、单调、危险性高、责任重大。许多干警都对监所检察工作望而却步,或将其当成跳板。而张登凯一干就是20年,时刻将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高墙内的公平正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