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png'

临清老兵申红奇:述征战经历 忆峥嵘岁月

2019-07-30 08:5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刘璐

  

  大众网·海报新闻临清7月25日讯(记者 刘璐 见习记者 张震飞)7月25日,在山东省临清市的一处普通单元房中,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见到了申红奇老人。这位操着河北口音的老兵今年已经91岁了,走路时需要有人搀扶,但不论是站或坐,老人的腰杆始终自然而然地挺得笔直。

  老人的儿子搀扶着老人坐下

  申红奇,1928年8月出生于河北邯郸涉县,1945年参军,曾参加过千里越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他和爱人王凤琴是目前临清市唯一健在的夫妻离休干部。

  申红奇老人年轻时的照片

  老人的勋章和证书

  寒冬腊月光腿进河,踩在刀子上也感觉不到疼

  申红奇老人为记者讲述着他的战争故事

  1947年,申红奇以一名解放军的身份参加了千里挺进大别山战役。那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战争的脚步丝毫没有因为天气的原因停下,敌人还在后面不停地追,一直把申红奇所在的部队逼到了河边。“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那河里全是大块的冰凌,大的像磨盘,小的也有家里烙饼的铛大小,看着都冷。”70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申红奇仍然历历在目,“有些年纪比较小的战士吓得直哭,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想下去,可是没有办法,由于水流湍急、环境恶劣,工程兵一晚上也没有把浮桥成功搭建起来。

  在那种境况下,不下河就只有被敌人打死的份。”就这样,战士们咬着牙把棉裤都脱了,头顶着沉重的背包,光着腿在冰凉的河水里慢慢行进。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冰凉的河水没过了他们的胸部,他们的下半身很快失去了知觉。“钻进骨缝的寒冷很快把我们的腿冻得麻木了,那时候只想着要小心的走,不要撞到冰凌块上,因为撞流血的话就会生冻疮,但是就算撞到冰也感觉不到疼,就只流血。”

  过河之后,战士们依然要光着身子在岸上跑,不能停下。申红奇说:“每个人的脚都已经被冻得麻木了,就算是踩在刀子上也感觉不出来,我们来不及穿衣服就继续跑着,直到肌肉慢慢恢复知觉。也有个别战士因为耐不住寒冷,从河里出来就直接去烤了火,肌肉都撕裂了。虽然过程艰辛,万幸的是,因为敌军不敢过河,我们的部队就成功甩开了敌人,当时的世界一片宁静,我们终于能休息一下,准备迎接更为艰苦的‘行军十八天’。”

  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章

  昼夜不停的“行军十八天”

  申红奇告诉我们,诸多战役中,最令他难忘的,要数“行军十八天”。“部队日夜兼程,连续走了18天,战士们脚上磨出了血泡,甚至有些人把鞋都给走掉了。而这期间,跟敌人的战斗也一直在持续着,队伍仍要前进,无奈之下,那些把鞋跑丢了的战士就打了草鞋来穿,草鞋把他们的脚趾头给磨的鲜血直流,缠上布条接着走。”

  申红奇回忆说,“那时,一两天吃不上饭、睡不了觉是常有的事。有时,大家走累了,首长说一声休息,大家立刻躺地上就睡着了,到了出发的时候,首长一声令下,前人拉后人,后人推前人,要不就醒不了。那场战役因为要和敌人周旋,第二年才出了敌占区。”

  吃苦耐劳、热爱学习,他曾立一等功

  立功喜报

  喜报背面是副指导员手写的立功原由和通行说明

  在申红奇老人家中,有一张已经没有那么完整的立功喜报,上面写着“一等功”的字样。因年代久远,这张喜报上的字都已经变得很浅,需要用力看才能看清上面的内容。

  申红奇缓缓的用手抚摸着立功喜报,像抚摸一件珍贵的礼物。他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这张纸不是单独的,跟随它一起被送来的,还有一块牌匾,被挂在了申红奇的老家河北邯郸涉县。老人说,这张立功喜报都是他在生活中吃苦耐劳,在战争中主动帮战友扛枪,在部队里热爱学习,每天写日记所积累来的。因部队上用纸紧张,所以副指导员就在这张喜报的背后写了通知书以及四点立功原由,跟随喜报一起被送到了申红奇老人家中。也是那一年,申红奇入党,现在的他,已是一位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党员。

  挂在申红奇老家河北的立功牌匾

  尽管已有91岁高龄,申红奇老人也一直在向我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前在部队每天写日记,努力学习,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文化,那时我非常羡慕文化程度高的同志。人就是要多学习知识,多学习总是没错的”老人感慨道。

  73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件事,他仍会哽咽

  当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问及到老人参军以来有没有遗憾的事情时,老人眼中泛起泪光,讲述起1946年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奔波于山东与河南两地,与敌人打拉锯战时,在河南商丘野鸡岗战役中,我曾从前线把一位受了伤的同志搀扶回来,那位同志的腿负伤了,胸部也被炮弹炸了个大窟窿,鲜红的血把他的衣服都浸透了。他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便跟我说‘老同志,我的伤太重了,可能时日不久了。我想委托你一件事,麻烦你跟我的家人说一声我是在什么战役中死去的。’说罢,他递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他家的地址和家人的联系方式。”

  “那天傍晚,我搀扶着他到了救护站,想用担架把他送到医院去,路走到一半路时他就死去了。那时,因战争仍在持续,我无法立刻通知他的家人。他给我的那张纸条在战争中随着我的衣服一起被雨淋湿,找不到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想到一个光荣牺牲的同志在临死之前委托我完成这件事,我却没有完成,我的心里都非常愧疚,也觉得很遗憾。”申红奇哽咽的说道。

  1958年,申红奇老人转业到临清,距今已过去61年了。翻开老人的相册,里面是他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军功章,记录了他英雄的历程。“现在生活幸福,国家兴旺,中国人民都吃得好、住得好,‘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诺言都已经实现了,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党领导的路非常的正确,如今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威信前所未有的高,我活了九十多年,现在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祝福我们的国家好好的、福福的,国家一定更强大,人民一定更幸福!”老人面带微笑的说着,那是回首艰辛历程后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满足。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刘璐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