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杜静
责任编辑:侯晓
大众网记者 李新民 聊城报道
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道”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库,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平台搭建,构建“多层级”保障体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搭建“1+5+27+31+N”志愿服务体系,形成街道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特色文明实践基地、文明实践家庭站四级联动格局。围绕群众关心的生活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需求,设立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助老扶幼等60余支专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结合辖区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发动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向基层延伸,为文明实践服务乡村治理提供了阵地、队伍和资源保障。
项目牵引,打造“常态化”服务格局。常态化征集群众需求“菜单”,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极打造“道”系列文明实践项目库,项目库以“12个文明实践所项目+8个文明实践站项目+31个文明实践点(网格村)项目+1个社会组织项目”为基础,推出“道”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52个,用精准的志愿服务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文明实践活动更便捷、更鲜活、更受欢迎。特别是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体需求,推出“头头是道”公益理发、“小戏小剧‘道’我家”文艺演出、“道理小学堂”假期托管、“美‘道’指间”非遗体验等普惠性和特惠性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每年为群众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千余场次,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移风易俗,培育“养成系”文明乡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利用东昌府融媒、“村村响”、视频号、抖音、快手、宣传栏等阵地和平台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和模范人物、文艺骨干的积极作用,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创作了《嘿!打趴封建迷信》等通俗易懂、接地气的三句半、快板、情景剧等原创移风易俗小视频20余个,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部分作品浏览量过万。同时,依托文明实践阵地,以“乡村文化节”为主线,“文明实践我行动”“移风易俗我践行”为主题,深入社区、村、集市、田间地头一线,“群众唱主角、群众唱戏、群众演给群众看”,开展移风易俗文艺会演、小戏小剧展演、“村star”争霸赛等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文明乡风的参与者、践行者。
诉求响应,推进“闭环式”矛盾化解。聚焦群众切身利益,推进“文明实践+红扫帚”专项行动,发挥群众自治作用,采用“三上三下”民主决策制度贯穿修订和执行全过程,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建言献策,让村规民约更接地气、更近民心、更加务实管用。创新“党群夜话”机制,构建起群众诉求的“受理、处置、督导、回应、评价”闭环工作体系,通过文明实践专管员、网格员走访,12345市民热线反馈,网络平台留言等方式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广泛收集群众诉求。依托“益‘道’同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第一时间响应群众需求,协调解决邻里纠纷、生活困难等问题。今年以来,累计调解邻里纠纷30余起,解决民生难题60余项,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初审编辑:杜静
责任编辑: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