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集体经济火起来,村民小康奔起来

2021-08-10 15:51:1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郭晴雨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郭晴雨 通讯员 庞焱 夏凡 聊城报道

  8月份,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刘庄村舒云漫卷,错落有致的黄墙红瓦两层小楼坐落在绿树花荫之间。在20世纪90年代,堂邑镇刘庄村就是老先进典型,办企业、搞工业,走上致富之路,被誉为“鲁西第一村”。随着产业升级,村经济有所回落。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刘庄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以兴办企业为突破口,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以建设富裕文明的小康村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中国特色经济村”“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山东省特色旅游村”。

  选准路子 孕育发展新机遇

  “我们流转土地之后收益可比原来种麦子、玉米强多了,现在固定每亩每年给我1100元,果子卖出去再给我们分红近万元。”在自家门口乘凉的村民赵桂霞兴高采烈的算着这笔“经济账”。说到果子,就要谈到2019年刘庄村村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民富林果农民合作社。村支部结合自身优势,组织村里党员、村民流转500亩土地,投入了400多万元种植了5万多棵桃树、梨树、樱桃、苹果树。在合作社的精心管理下,果树长势良好,成活率高达99.7%。去年苹果树、桃树有少量实验性挂果,预计今年各类水果产量可达1100吨,明年盛果期,预计产量2000吨以上,年收入可达600--800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乡村振兴服务队专项补助资金50万元实现了果园水肥一体化,运用此设备1个人就可以完成500亩的浇水、施肥,并能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进行操作并观看园区灌溉实况,能够提高水、肥的利用率,其中水的利用率可达95%,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旅融合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古诗形容500亩果树百花争艳的场面分外合适,这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摄影爱好者到刘庄村观光拍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刘庄村党支部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积极推进整村面貌的提升及经济发展。为延长赏花期,刘庄村从引进苗木就精心布局,每类果树种分为早、中、晚期三个品种,采摘季节从4月上旬延续到11月上旬,形成春赏花、夏滴翠、秋采果、冬峥嵘的发展形式。这样既最大限度地延长游客观光时节,又能满足游客对不同品种、不同时令果品的需求。举办赏花节,还可以为下一步举办采摘节积累更多的经验。结合堂邑千年古镇、繁森故里、葫芦之乡、两河湿地公园、文庙研学教育等资源,更好地打造集娱乐、餐饮、旅游于一体的民俗旅游综合体,每年可吸引10000多位游客,为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

  美丽宜居 促进乡村持久发展

  “产业兴,农村兴,支部富、百姓富”。民富林果合作社的收益分为两部分一是合作社上缴村集体8%的管理费,二是社员四六分成剩余利润,他们把这些集体收入投入到提升村民幸福感的基础建设上,组织广大村民对大街两旁原有的20多年的5000多平方米的商业房进行了翻建。由原来的旧平房变成了造型美观、宽敞明亮的二层商业楼,室内外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各类商品一应俱全,成了刘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改造了6000多米的排水管道,实现了雨污分流,新装了130盏路灯和庭院灯;重新对村内5000多平方米胡同进行了路面硬化;新栽了龙柏、木槿、碧桃、小叶黄阳、白蜡、月季等绿化品种,加强了绿地防护。通过进一步升级,刘庄村内绿地面积达到51亩,占全村居住总面积的44%。刘庄村呈现出“花开似火、绿树成荫、村容整洁、设施完善”的优美环境和合理有序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村支部谋划、村民支持,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支部号召有人听,办事有人跟进,把更多的群众紧紧凝聚在了党组织周围,从而呈现出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

初审编辑:李兆辉

责任编辑:王靖程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