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文明村镇——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文汇新村:研学赋能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绘就幸福底色

2025-06-13 15:3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新民

  大众网记者 李新民 聊城报道

  日头初上,越过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民居,碧波荡漾的月池,古朴雅致的五龙亭,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文汇新村的“三同”教育基地迎来一群“小客人”。在孩子们“这是哪呀”“鲤鱼在荷叶底下吐泡泡呢”的稚嫩欢笑声中,一场融合文明培育、红色传承与农耕实践的研学之旅徐徐展开。

  顺着田间小径,孩子们蹦跳着来到农耕体验区。村支书李志彬戴着草帽,教孩子们一一辨识田间作物,“这是红薯,叶子能做菜,土里埋着的块根做烤地瓜可香甜了。”随后,他拿起锄头示范翻地,孩子们争相接过小锄头,笨拙地刨着土,虽然坑洼不平,却把田垄踩得热热闹闹。

  微风拂过,金黄麦浪与碧绿荷色在阳光下交织成绚丽画卷。这片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正是道口铺党支部领办“联合社”的生动实践成果。李志彬满怀自豪地介绍道:“联合社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了‘道’系列产品品牌,如道禧西红柿、友道梨等农副产品,学员在基地可以体验这些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采摘、加工,既做了宣传,也收获了乐趣”。文汇新村坚持“党建+振兴”双轮驱动,整合特色农业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走出独特乡村振兴路。

  国防教育馆内,倾听“兵妈妈”詹春芳讲述战士们守土护疆的决心时,有个小女孩偷偷抹了抹眼角。互动环节,当詹春芳教大家行军礼时,三十多只小手齐刷刷举过头顶,虽然姿势歪歪扭扭,眼神却透着股子认真劲儿,像极了老照片中的年轻战士。那些关于坚守与奋斗的故事,正如水底的莲子,在孩子们心里悄悄埋下。

  村史馆内,泛黄的粮票、生锈的锄头、定格历史瞬间的老照片,串联起文汇新村“从穷乡僻壤到全国文明村镇” 的奋斗脉络。孩子们贴着玻璃端详旧时农耕的劳动工具,在入党誓词前学唱红色童谣,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随着童声回荡。

  来到文汇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李庆宾直言“文明不是挂在墙上的牌子,是咱过日子的底气。”在文汇新村,老人在“幸福食堂”吃得香、孩子在“未成年人保护站”笑得甜,连巷道里的文明标语都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邻里温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红马甲身影穿梭在助老扶幼的每个日常——这就是老百姓心里的“文明村”。

  暮色降临,荷塘蛙鸣与田间虫吟交织成曲,国防教育馆的红星依然闪耀,村史馆的灯光映照着孩子们离去的身影。这个以文明为笔、以振兴为墨的村庄,正以实干深耕文明沃土,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续写更绚烂的篇章。

初审编辑:杜静

责任编辑:孙贵坤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