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故事】王家八里庄:一村出了俩进士 一人曾为康熙启蒙老师

2019-10-12 16:19: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茌平10月12日讯(见习记者 牛怡然 王通)在茌平北八里处,有个王家八里庄,始祖王琪,本为河南中州人,是元进士授将士郎茌平县尹,720年前,在茌任县尹期间,举家迁至于此。

  2018年5月份,王琪后裔在修缮祖坟时,意外将刻有始祖王琪墓志铭的墓碑挖掘出土。该墓碑高78cm,宽40cm,厚12cm,四侧刻有祥龙驾云、荷花,正文印刻“始祖元进士授将士郎茌平县尹,历任郓城、平阴管民官,迁同知泰安州事,转参幕府主画,诺大理评事,枢密院知法,无棣县尹,讳字:琪,仲文神位”字样。

  2018年出土的刻有元朝进士王琪墓志铭的墓碑

  由于年代久远,对王琪的记载少之又少,但此次出土的刻有王琪墓志铭的墓碑,填补了茌平乃至聊城的元朝历史文物的空缺。

  后人为始祖王琪立的7米多高的墓碑

  清朝初期,王琪的第十五世贤孙中出了一名翰林大学士,姓王,名曰高,字登孺号北山,明怀宗戊辰年(1628)四月八日生。王曰高自幼天资聪慧,刻苦读书,做得一手好文章。

  茌平天鹅湖风景区内王曰高石像

  戊戌年(1658)殿试,王曰高考中二甲十七名,入翰林院庶吉士,辛丑年(1661)晋升征仕郎,来年又改任工科右给事中。在此期间被选作康熙的启蒙老师,任教期间一丝不苟,对康熙要求很严。

  有史料记载,当时康熙只有五岁,背不会诗文,便罚康熙跪,王曰高也陪跪,有一天康熙母亲去看望儿子读书,恰巧碰见儿子被罚跪,她心疼难忍,上前将康熙拉起,生气的说:“走,咱不念书了,念书做皇帝,不念书也做皇帝!”王曰高当即据理驳斥:“念书做尧舜,当明君,不念书做桀纣,当昏君。”康熙母一听句句在理,又把儿子按倒,并说“你跪下,老师什么时候让你起来,你再起来。”明君严师,给年幼的康熙注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文化,使康熙终成一代明君。

  癸卯康熙二年(1663),王曰高任江南主考,慧眼识才,乡试中试的七八十学生都是家境贫寒之人,其中出了两名鼎甲,五名尚书,三名大学士,王曰高的声望也随之逐渐提高。期间王曰高的母亲生病,王曰高便请假回家照料母亲,在家时修复了茌平县志,重修县学院,还出资重修了鲁连祠,并将鲁仲连的故乡命名“望鲁店”。

  相传,王曰高正当忙于扶佐朝廷之时,王曰高左耳长疖子,久治不愈,星相大师看了说,需要派人回家乡三山正神炳灵公庙里看看,回来的人到炳灵公神像前看到炳灵公左耳唇下长了个蚂蜂窝,便叫当地的小孩把他打掉,回京后,王曰高的疖子也不治而愈,此后传说王曰高是炳灵公转世,王曰高复修了炳灵公庙,还为当地的村民打了井。

  王曰高在朝为官二十年,生前著有《槐轩集》和《槐轩小草》,后列入国家四库全书。王曰高去世后,王曰高的学生、清状元张英为老师写下墓志铭,并立龟驮碑三座,大清皇帝康熙为老师立蛟龙碑并御题碑文“忠孝贤良老,文章德业人”。

  老年善事协会发起人共同研究王氏族谱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北八里村的先祖墓被毁,北八里庄王氏后人王开成、王洪生、王玉栋、王玉玺、王吉文等叙旧时怀念先祖功德,成立了北八里庄老年善事协会,自筹资金,重修祖茔,重立祖碑。在该村西南500米处,道路的西侧绿化带内有一座王氏祖莹,祖莹前立着一块相当精致的墓碑,遗憾的是挖掘时只找到碑身的下半部分,上有“乡贤王公讳曰高神位”字样。

  保留至今的王世家谱

  在北八里庄,还保存着一册非常完整的家谱,“我们这本家谱曾经拿到北京去展览过,当时,除了孔孟家的,只有我们村这本保存的比较完整”,王洪生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这本家谱是被族人藏到房梁上才留存下来的,现在是全村的宝贝。

  为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名人文化,不让村子的历史被年轻一代所遗忘,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老年善事协会在祖茔上修建了临门和十八罗汉、十二生肖的石像。下一步,还要将王氏先贤的历史文化挖掘整理,以美丽乡村为主线、努力打造进士旅游文化景点,为建设一个富裕、美丽、文化、文明的新农村添砖加瓦。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