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15万亩地存进900合作社
来源:大众网 作者:王新 2015-04-23 13:52:00
"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地里的活儿就靠俺们这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干。如今在茌平县,把零散土地"存进"合作社,按期领取租金"利息"的模式,已经被广大农户欣然接受。
大众网聊城4月23日讯(记者 王新 通讯员 王国栋)"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地里的活儿就靠俺们这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干。今年俺算了笔账,打算把二亩地'存进'中药材合作社,这样不仅可以得到租金,还能到合作社里打些零工,省时省力省心。"4月13日,正在田间劳作的茌平县杜郎口镇四新村村民刘延伦告诉记者。如今在茌平县,把零散土地"存进"合作社,按期领取租金"利息"的模式,已经被广大农户欣然接受。
"按照往年惯例,种小麦一亩地能收获1000斤左右,按照国家最低收购保护价1.1元计算,全部卖掉也就1100多元,再刨掉灌溉、农药、化肥和人工等成本,最后只能剩下个五六百元。"刘延伦扳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了收益账。
在茌平像刘延伦这样的农民还有很多,在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情况下,村里老人们留守的土地成了"鸡肋",丢了舍不得,种着管不好,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入社就化解了俺这块心病!你看像俺这样的年纪,要上班没有哪家厂子愿意要,在家种地又力不从心。前年村里的八仙中药材合作社建起来以后,俺们村的大部分村民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统一管理。俺家的6亩地每年能拿到近7000元的租金,闲着没事时到合作社里打打零工,一年还能拿到近万元的工资。比自己辛辛苦苦种地强多了。"谈起自己的"入社"一事,57岁的北董村民董吉顺也插进话头。
据该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这种通过租赁经营、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模式,将农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其本质是化零为整,最终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这种模式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让承包经营者尝到了甜头。据该镇四新村支部书记刘延强说:"村里的合作社利用流转来的3000多亩土地搞中药材示范种植,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深耕、施肥、浇水,形成了规模效应,种地的成本大大降低。"
据悉,目前茌平县注册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939家,其中创建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9个。合作社累计吸收零散农户土地达到15万余亩,入社成员超过1.4万人,辐射带动周边3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合作社形式也由当初单一的种、养殖形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涵盖了农产品销售、加工、种植业、养殖业、休闲旅游等多个行业,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责任编辑:李鸿杰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