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秋裤楼烂尾11年 此前三度延
苏州地标建筑“东方之门”面临四度违约风险。“东方之门...
-
巩汉林自曝今年不上春晚:没有好
18日下午,第四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
-
赵本山回乡发钱真相 杨幂范冰冰
1月7日晚上,沈阳中街刘老根大舞台,赵本山突然出现在公...
多品牌新能源车去年在华销量大涨 特斯拉逆市下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5-01-21 08:17:00
(汽车频道 刘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售74763辆再创新高,增长3倍多。而按照此前北京公布的机动车数量调控办法,今年北京今年小客车全年15个指标量中,普通小客车指标由去年的13万个调整为12万个,新能源车指标则由去年的2万个调整为3万个,增加1万个。
中新网1月21日电 (汽车频道 刘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售74763辆再创新高,增长3倍多。这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交付量则达到了29715辆,几乎是上一年销量的9倍,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而按照此前北京公布的机动车数量调控办法,今年北京今年小客车全年15个指标量中,普通小客车指标由去年的13万个调整为12万个,新能源车指标则由去年的2万个调整为3万个,增加1万个。相对于北京普通小客车越来越低的中签率,以及其他一些举措,新能源车再次备受关注。
分析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井喷式发展得益于政策驱动和购车补贴,以及新能源车技术逐渐地成熟。业内人士指出,2015年新能源汽车将会在全国范围内迎来高速增长期。
政策驱动和性能提升 新能源车去年销量猛增
分析认为,去年新能源车之所以获得快速增长,离不开密集的政策驱动,首先电动车摇号指标逐年增加将满足刚需人群购车需求;其次中央及地方财政购车补贴、免征汽车购置税,减轻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再就是厂家的购车优惠及减免充电桩安装费、电费政策减轻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7.48万辆,比上年增长3.2倍,其中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数量占比超过60%。尤其去年9月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政策落地后,因此9月至12月平均月产销量增长迅速。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比重明显加大。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充电方式的技术进步迅猛发展,不断提升的续航里程和产品质量将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此前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信心倍增,新车型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一些明星车型的部分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2014年北汽新能源纯电动轿车产量超过7200辆,实际上牌量达5510辆,他还预计:不仅是在北京市场,2015年新能源汽车会在全国范围内迎来高速增长期。
以北京为例,按照规划2015年北京汽油车配置指标12万辆,较去年减少8.3%,比2013年降低50%。在展望2015年的京城车市时,北京市新能源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首先提到了汽油车销售的窘境。他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京城车市有效增长点。
自主新能源车去年表现佳 特斯拉业绩逆市下滑
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显示,2014年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秦”共售出14747辆,成为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14年新能源乘用车生产5.45万辆,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67万辆。比亚迪“秦”占新能源乘用车27%,占插电式车型的88%。
单电动车方面,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最新数据,2014年除一些低速电动车升级的准纯电动车之外,北汽新能源以5510辆成为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车企,同比增长238%。
与自主新能源车相比,高档电动车品牌特斯拉在华业绩却表现不佳。特斯拉CEO马斯克近日在底特律车展上提到,在2014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出现了下滑,并称这主要由于居住在城市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充电很困难,且无法跑长途。马斯克称特斯拉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预计到今年年中情况会有所改善。虽然马斯克并未公布具体的销量数据,但是受此消息影响,特斯拉估计在随后的交易日内下跌14美元,跌幅达到了6.85%。
尽管在中国市场遇到挫折,马斯克对特斯拉未来的销售前景仍抱有信心。他表示,到2025年特斯拉年产量至少超过百万辆。相比之下,2014年特斯拉年产量还不到4万辆。同时马斯克也强调,由于对新技术和新车型研发的持续投资,到2020年之前特斯拉可能不会实现盈利。(中新网汽车频道)
责任编辑:郭显彪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