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车市新闻

路径清晰 丰田小型化战略渐入佳境

来源:新华汽车   作者:吴晔   2014-08-07 08:09:00

关键词:一汽丰田汽车 两厢版本 两厢车市场 80后 小型车

7月28日,备受瞩目的广汽丰田新车型——雷淩正式上市。 丰田开始为中国年轻人设计汽车,打开了深入了解中国用户需求的大门,“小型车战略”也日渐发力。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 吴晔)7月28日,备受瞩目的广汽丰田新车型——雷淩正式上市。早在1个月前,丰田的另一个华合作伙伴一汽丰田——全新卡罗拉也是强势登场。据悉,这两款车的混合动力版本也将在明年问世。加之更早时间推向市场的全新威驰和致炫等车型,丰田在中国的“小型化战略”不断释放力量,渐入佳境。

   年轻群体成汽车市场消费主力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年轻化正在改变着中国车市原有的市场内核,80、90后已成为汽车消费的主要人群。

   据悉,年轻用户的崛起速度非常迅猛,超过50%以上的用户都是“80后”和“90后”,总人群数字超过4亿。

   随着他们的快速成长,任何一个厂家都不能忽视这样一股新兴力量的存在。他们代表着各个品牌销售的未来,要想成为领军车企,必须要在他们所青睐的市场上有所作为。

   丰田:世界小型车领袖

   在车型选择方面,这些“80后”和“90后”消费人群所购买的车是适合自己的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大排量、大车身。小型化、年轻化的车型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而这种需求恰是丰田自身的传统优势。目前,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丰田的小型车深受广大用户喜爱。因为丰田的小型车不但车身小巧、便于操控,与丰田其他产品一样拥有可靠的品质,贴心的服务以及优异的性能。

   “在丰田的血液中流淌着小型车的DNA。日本是世界上最成熟且规模最大的小型车市场,拥有专门推动小型车发展的《轻型车法》。”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中国)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表示。

   小型化战略发力

   在2013年的上海车展上,丰田在华重启小型车战略,导入了两款直指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小车型——全新威驰与全新致炫。

   “我们在中国不同的区域访问了2000多个样本,我本人也面谈了60多位中国用户。”总设计师松田健说。

   丰田开始为中国年轻人设计汽车,打开了深入了解中国用户需求的大门,“小型车战略”也日渐发力。

   不负众望,市场也在对这一科学的决策进行着强有力的回应。新威驰上市首月销量即达1.2万辆,致炫上市一月销量也达6571辆,夺得国内小型两厢车市场第二把交椅。全新卡罗拉自上市前一个月启动预定,到上市时已经获得超过8000辆订单……

   从致炫开始,一个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丰田正快速驶来。在2014年的北京车展上,丰田中国总裁大西弘致透露,在未来二、三年内,丰田将会投放10余款新车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小型车。同时,无论是一汽丰田还是广汽丰田,都在强化小型车战略的执行,提升市场占有率。近日,在全新卡罗拉上市之际,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君向外界透露了一个消息:一汽丰田将推出两厢版本威驰,新车将由丰田日本总部研发。

   多重考量

   在笔者看来,除了赢得主流消费人群的芳心,丰田在小型化战略上的一往无前,其实还有另一番考虑。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和法规势必会越发严格。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政府对汽车制造商的平均燃料消耗提出的明确的量化标准和时间节点。目前,国内乘用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为7.38升/100公里,按照要求,到2015年,这一标准需降至6.9升/100公里,到2020年降至5升/100公里。

   在众多降低油耗的策略里,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重要的途径。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进展缓慢,路线之争刚有眉目,然而,鉴于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的高要求以及推广的困难,短时间内还无法承担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业内人士看来,把汽车尽量小型化,把它的燃油耗油量尽量降到最低,让它尽量地节省能源也许是目前最实际的做法。

   “在环保需求非常迫切的情况下,小型化无疑是一个经济且现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小型化已经成为趋势。” 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说。

   由此看来,丰田的小型化战略还真是一石多鸟。在未来,对小型化战略运用和执行日趋成熟的丰田,毫无疑问也必能握准中国汽车市场跳动的脉搏,在竞争中博得先机,赢得市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梁建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