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雷克萨斯风光不再 难保豪车“第四”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和玲   2013-09-18 07:45:00

关键词:雷克萨斯 第四 豪车 英菲尼迪 三强

“我们的目标是争做豪车第四,坐稳第二阵营头把交椅”。当前豪车“三强”奥迪、宝马、奔驰已经占据了中国豪车80%的市场份额,拼抢仅剩余的两成市场,没有个性的豪华已经无法满足精英人群的需求。

  “我们的目标是争做豪车第四,坐稳第二阵营头把交椅”。在短期内奥迪、宝马、奔驰前三地位难以撼动的情况下,豪车“第四”成为很多品牌的目标,沃尔沃、英菲尼迪、凯迪拉克、捷豹路虎,甚至还有DS。一边是轰轰烈烈的集体表态,一边则是沉默不语,昔日的雷克萨斯豪车“第四”不保。

  雷克萨斯风光不再

  雷克萨斯一直保持着不对外公布销量数据的原则。据记者了解,其实早从去年开始,雷克萨斯豪华车“第四”的位置就已不保。去年,捷豹路虎就以销售7.4万辆,同比劲增74%的业绩,力压雷克萨斯的6.4万辆,暂时跃升“第四”。

  雷克萨斯一如既往,截至目前一直仍未对外公布销量数据,但北京一位雷克萨斯经销商透露:“今年上半年销量不如去年,整体应该是同比下滑的状况。”如此看来,之前雷克萨斯中国高层提出的2013年“确保8万辆、力争10万辆”的目标很难完成。

  避谈销量的雷克萨斯高层在公共场合最喜欢秀的还是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展。“雷克萨斯今年在中国的目标是30%的销量为混合动力车型”,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郎立新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上强调了这一目标。

  不过想要靠混合动力挽回颓势,雷克萨斯难于登天。近年来的数据显示:2007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首度突破2万辆。同年,奥迪首次突破10万辆,而宝马和奔驰的销量分别为5万辆和3万辆;2008年,雷克萨斯销量超过3.1万辆,宝马和奔驰的同期销量为3.9万辆和6.6万辆。当时相差并不大。而时过境迁,2012年奥迪、宝马、奔驰分别在华实现了40万辆、30万辆和20万辆的突破,而雷克萨斯销量不足7万辆,步履缓慢。

  “做事太过保守,错失国产良机。”对于雷克萨斯目前不温不火的表现,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雷克萨斯经销商老总如是说。“我们还没有明确的国产时间表。”面对来势凶猛的后继者,雷克萨斯高层对外还是一致表示,“不谈国产”。

  雷克萨斯的保守战略

  如果雷克萨斯跌出豪华车市场的第四名,我们应该不必惊讶。与已经国产的英菲尼迪、凯迪拉克、沃尔沃相比,最早提及国产的雷克萨斯,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国产的迹象。其前任曾林堂所说过的年销售达成“先是8万辆、再是10万辆”就国产的承诺屡屡失言。

  即便是雷克萨斯实现国产,将来也没有什么机会了。雷克萨斯难以国产的背后,是整个丰田的保守战略,丰田从根本上就没把中国当作最优先的市场。不久前外媒报道称,受中日关系影响,丰田已经战略性地放弃了北方市场,把精力放到了对日情绪相对不强烈的南方市场。

  原北汽高管董长征的加盟一度被认为是丰田改变和重视中国业务的信号,但其履职丰田中国副总裁几年,除了在各种发布会上用网络语言秀“亲,你好吗!”的问候之外,其角色更多的是丰田中国的花瓶。

  豪车“第四”之争

  豪车“第四”之争全面白热化,最终“亮剑”在三年之后,纷纷推出2015年目标。凯迪拉克到2015年在华年销量超过10万辆;沃尔沃立志2015年达到20万辆产销等。相比这些明确的销量目标,戴雷领衔的英菲尼迪新管理团队另辟蹊径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未来十年内销量超过这三个德系品牌,而是让品牌形象达到相同水平”。英菲尼迪并没有把雷克萨斯放在眼里。

  当前豪车“三强”奥迪、宝马、奔驰已经占据了中国豪车80%的市场份额,拼抢仅剩余的两成市场,没有个性的豪华已经无法满足精英人群的需求。为此,DS请来了苏菲·玛索,英菲尼迪即将推出类似宝马“悦”行动的体验营销等各显神通,而雷克萨斯并没什么动静。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指出,最快到2016年,中国豪车销量将达到225万辆,从而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高档汽车市场。未来是美好的,竞争是激烈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中国豪华车市场,豪车“第四”之争的好戏还在后头。

  (记者 和玲)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郭显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