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乔思亚
责任编辑:孙贵坤
编者按: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冠县立足中原腹地多民族共居共融的特色县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响“榴红满冠”民族工作品牌,创新探索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共同现代化实践路径。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冠县县委统战部推出“共融兴冠·同心强县”专题策划,聚焦产业赋能、智造升级、文化铸魂、治理增效四个维度,通过“一只羊”的产业链延伸、“一块钢板”的科技突围、“一套查拳”的非遗传承、“125”基层治理体系的民生深耕,生动诠释民族团结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同心共富的冠县实践。
大众网记者 孙贵坤 侯晓 李家宁 聊城报道
在山东聊城冠县,一家名为仁泽的复合材料企业,正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书写着一份内涵丰富的“共同现代化”答卷。这里,冰冷的钢铁与温暖的人文相遇,东部的前沿技术与西部的发展需求相连,“中国制造”的品质与全球市场的机遇相拥,绘就了一幅企业与社会、东部与西部、中国与世界协同发展的生动图景。
家园共建:打造有温度的“诗意厂房”
走进冠县仁泽,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工厂的刻板印象。没有机器的轰鸣与杂乱的堆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果园,体育馆、图书室、健身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工业风与田园诗意在这里完美融合,营造出一个独特的工作空间。
冠县仁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邢本召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这不仅是对厂区环境的美化,更是企业“家园文化”的核心载体。冠县仁泽自2018年成立,现有员工1200余人,多数来自冠县及周边地区。和当地很多企业一样,仁泽也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主要由回族和汉族组成。各族员工和谐共处,共同构成了企业发展的基石。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为全体员工打造了一个安身立命、快乐工作的港湾。员工在闲暇时可采摘水果、运动健身、静心阅读,在“家”一般的温馨氛围中找到归属感。多年来,仁泽投入大量资源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空间。“这是我们企业自建的果园,里面种有樱桃、苹果,还有桃,员工在闲暇时可以采摘水果,搞团建。体育馆会定期举行各类比赛,图书馆和健身房24小时对员工开放。”冠县仁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邢本召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说。
在仁泽,员工不仅是打工者,更是大家庭的一员。这些看似与生产无关的投入,恰恰是仁泽打造“家园式”企业的关键。“很温馨,就跟家一样。下班后,我经常约同事打球,有汉族的,也有回族的,我们相处得很融洽。”仁泽销售管理部经理许卫举感慨道。
“让员工按时拿到收入的同时,也能找到家的归属感。快乐地工作,在工作中快乐。”邢本召道出了背后的理念。在仁泽,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收入的提升,更是精神层面的满足与和谐人际的构建,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东西协作:技术精准对接,架起共富“桥梁”
企业的温度,不止于内部。一次机缘巧合,让仁泽的技术优势在雪域高原绽放光彩。
今年9月,冠县新联会会长孙冰带队赴青海刚察开展新联会合作共建活动。考察期间,作为冠县新联会副会长的邢本召偶遇了一位老朋友,现任海北州新联会会长的寇海顺。也正是这次偶遇,竟促成了冠县与刚察县的深度合作。
“7年前,他送了我一包藜麦,至今还保留着。”说话间,邢本召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这包保存完好的藜麦。2018年,时任刚察县工商联副主席的寇海顺来山东冠县考察,结识了邢本召,两人成为好朋友。当时,寇海顺来冠县主要对接青海农产品深加工,如藜麦、青稞等。多年来,邢本召和寇海顺一直保持联系,但从未再见面,直到今年9月。
叙旧过程中,两人聊起了刚察县的藏羊养殖。随着养殖方式逐渐从游牧生活向定居养殖转变,需要建设大量养殖场。海拔高、光照强、紫外线辐射强,这些独特的气候条件,对建筑材料提出了苛刻要求。这正是仁泽技术所能发挥作用的舞台。
邢本召介绍紫外线检测设备
在仁泽,拥有专业的检测中心和先进的抗老化实验设备,能够模拟不同气候条件对材料的影响。通过对当地特殊的气候,研发团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开发高耐候产品,特别增强抗紫外线能力。与传统镀锌板不到10年就严重褪色相比,仁泽的产品使用寿命可长达30至50年,完美解决了当地的痛点。
很快,在寇海顺的引荐下,冠县仁泽与刚察一家钢构制造公司达成合作,根据协议,首批供应刚察200吨产品。邢本召介绍,如果建设养殖场围挡,200吨高耐候彩涂板可满足1500亩地的建设需求,至少可以帮助300名牧民实现规模化养殖。
这笔订单虽不算庞大,但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东部研发能力与西部发展需求的深度耦合,为东西部协作提供了“技术赋能、精准对接”的新范式,让“冠县制造”成为连接东西部的共富“桥梁”。
闪耀世界:全产业链布局赢得全球信赖
走进仁泽生产车间,处处呈现着繁忙景象,各种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智能控制系统大屏上的数据快速滚动,实时监控着温度、压力、涂层厚度等各种参数。
“我们不仅能生产和研发,还可以提供应用场景检测和定制安装一体化解决方案。”邢本召告诉大众网记者,企业目前拥有主生产线18条,可年产酸轧产品200万吨,涂镀产品170万吨。公司注重技术创新,现拥有5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准备发往海外的产品
冠县仁泽的视野并未停留在国内,其出口业务同样亮眼。据统计,仁泽年产能约50%用于出口,产品远销至非洲、欧盟、南美洲、东南亚、中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布局。”邢本召说,在仁泽的产品结构中,70%用于建材行业,20%用于家电行业,10%用于汽车领域。这种多元化布局,既保证了企业的稳健经营,也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仁泽拥有从炼钢到镀锌的完整生产线,其中,最薄可达0.1毫米的轻量化钢板和领先行业的高强钢技术,使其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这种技术优势使得仁泽的产品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大受欢迎。
在台风频发的东南亚,仁泽提供轻质低价的产品,降低建筑和更换成本;在环境严苛的海外项目,其高耐候、高强度的产品则赢得了最高标准的认可。同样,在卡塔尔的哈马德国际机场、印度尼西亚的雅万高铁项目现场,都有仁泽产品的身影。
这种基于市场洞察的多元化产品策略,让“冠县制造·中国品质”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张闪亮名片,更体现的是一种共同现代化的国际视野。近年来,冠县把精品钢板产业作为制造业强县的重要抓手,不断强优势、补短板、延链条,推动钢板产业高质量发展。冠县钢板加工企业现有一千余家,钢压延总产能达到1600万吨,产品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多冠县钢板“明星产品”被用于海内外重大工程。
从打造“诗意厂房”实现家园共建,到技术赋能架起东西部协作桥梁,再到以全产业链优势闪耀海外市场,冠县仁泽的实践清晰地表明:现代化不仅是技术和财富的积累,更是发展机会的共享、发展成果的普惠。
这家扎根于鲁西平原的企业,正以其务实而富有远见的行动,让“共同现代化”的理念穿越车间、跨越山河、走向世界,在这条不断延伸的道路上,写下属于自己的坚实注脚。
初审编辑:乔思亚
责任编辑:孙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