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乔思亚
责任编辑:孙贵坤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点。近年来,冠县深刻把握“诚信之冠·幸福之县”品牌内涵,全面落实县委“14557”工作思路和“125”基层治理新体系,以“灵芝分”平台为数字引擎,持续深化“信用+”融合创新,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治理”,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信用动能。这个过程是一场由技术驱动、制度重构、价值重塑共同构成的深刻治理变革。
以信用嵌入发展,重构营商环境的“信任基石”。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压舱石”。冠县坚持将信用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一方面,强化政务诚信的“头雁效应”,率先开展“一把手”亮承诺活动,公职人员A+级以上占比达79%,以政府的“言出必行”树立社会诚信标杆。另一方面,深化“信用+便企”服务,打通“灵芝分”平台与行政审批、金融服务系统,实现“信用+即办”“信用+容缺受理”等便利化场景。加强“政银企”对接,以信用评价为基础,为轴承锻造、纸制品等特色产业授信2亿元,贷款利率下调0.3个百分点,精准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同时,成立全县诚信商户联盟,吸纳25类183家商户,推出500余项“信易购”优惠措施,惠及群众超30万人次,构建起“守信得益、失信受限”的良性市场生态。
以信用润泽民心,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信用治理的生命力在于与民生福祉的深度融合。冠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信用成果可感可及。以“灵芝分”为纽带,将村民参与幸福食堂、新农村夜校、人居环境整治等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信用记录,将“好婆婆”“好媳妇”和移风易俗等德治指标量化赋分,实现了德治与法治、自治的有机融合。持续丰富“信易贷”“信易学”“信易住”等应用场景,让守信者办事更便捷、服务更优惠。特别是,冠县联合荣成市、岱岳区、薛城区举办全国首个跨区域线上信用大集,实现四地信用积分互认、互通、互兑,带动消费增长超百万元,极大提升了守信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生动诠释了“信用一子落,幸福满盘活”的治理成效。
以信用凝聚合力,再造协同治理的“共建格局”。信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质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冠县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信用”融合机制,建立“党员信用档案”,推动党员在诚信建设中亮身份、作表率,将信用管理精准延伸至小区、楼栋等最小治理单元。因地制宜推动“信用+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清水镇探索“信用+轴承”模式,兰沃乡打造“信用+酥梨”产业链,店子镇推进“信用+灵芝”工程,让信用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同时,通过优化“灵芝分”平台功能,打通志愿服务系统与信用平台的数据壁垒,实现服务时长自动换算积分,让每一次善行都被看见、被记录、被激励。县经济开发区获评“全省信用管理典型园区”,18个作品入围“美德山东信用山东”微视频大赛,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冠县的实践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远非简单的信息归集与评价,而是一场深刻的治理范式转型。它通过技术赋能(数字化平台)、制度创新(“信用+”场景)、价值引领(德治法治融合),将分散的社会行为整合为可衡量、可激励、可循环的治理资源,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接下来,冠县将持续深化“知用并重、奖惩并用、质效并行”工作理念,不断拓展市域、省域信用合作,完善长效机制,全力擦亮“诚信之冠·幸福之县”金字招牌,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善治之路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冠县方案”。(作者:李娟 冠县政协副主席、三级调研员)
注:《光岳时评》是大众网·海报新闻在山东聊城开设的第一档网络时评类栏目,关注你关心的事,说出你想说的话。《光岳时评》不限评论地域、不限评论角度,可以是经济评论、时政评论,可以是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可以是鼓舞型评论,也可以是批评型评论;还可以是短评或微评……一个观点、一个建议、一段话、一行字,都有机会被纳入《光岳时评》,都有机会成为聊城奋进崛起进程中的建言者和建设者。投稿邮箱:1002498835@qq.com
初审编辑:乔思亚
责任编辑:孙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