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夺刀少年:若免试保送会使救
15日上午,柳艳兵和易政勇如约悄然而至,带着同龄人一样...
-
海南救灾物资出现290箱发霉食品
苗建中说,7月20日上午10时许,民政厅救灾处接到翁田镇...
-
“最佳供应商”福喜黑心肉待查
7月20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嘉定分局的工作人员...
于天华:从聊城临清走出去的新一代反恐专家
来源:聊城晚报 作者: 2014-07-22 10:08:00
7月4日,在北京中国警察博物馆举行的于天华同志送别仪式上,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郭声琨和在京公安部党委成员前来为于天华送别。为了避免给身体不好的老母亲增添新的打击,亲属和朋友相约瞒着老母亲于天华突然离世的消息,瞒一天是一天。
【殇痛】
天妒英才 英年早逝
这几天,临清市新华街道黑庄一处小院内,一位80岁的老人每天在念叨:“小国啊,听说你出国了,怎么还不回来啊,不是你以前出多远的门子都给老妈打个电话吗?你不给老妈打电话,老妈给你打电话还接不通,咋回事啊,你不想妈吗?”听到这样的念叨声,身旁的于天华的哥哥心如刀绞,但仍强装笑颜:“妈,您放心,小国去国外执行特殊任务了,一时半会回不来。”
于是,老人一遍一遍地拨打儿子于天华的电话,结果也是一遍一遍地接不通。尽管如此,老人似乎也冥冥中感到一些不同寻常:最近老是有保国的好友来看她,却看不到保国的影子。老人清楚,二儿子小国心脏不好,曾动过手术。在老人心中,小国是她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于天华,小名于保国,47岁,临清新华街道人,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2014年6月29日下午6时许,在参加公安部“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期间,于天华因工作劳累,在新疆乌鲁木齐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终年47岁。
晴天霹雳。6月30日上午,临清老家的人还像往常一样有说有笑。当天下午,当公安部派员前来接于天华的亲属时,简直一声晴天霹雳让哥哥、嫂子等亲属瘫坐在地上,他们不相信天华就这样没了。但苍天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于天华的遗体躺在乌鲁木齐殡仪馆内等待家人见最后一面。先期哥哥和姐夫等人赶到乌鲁木齐,7月2日,姐姐和同学徐锐平(化名)等人赶到。因为在国外读书的女儿要见父亲最后一面,当7月3日女儿赶到乌鲁木齐后,于天华的遗体才在众人的痛哭流涕中火化。
7月4日,在北京中国警察博物馆举行的于天华同志送别仪式上,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郭声琨和在京公安部党委成员前来为于天华送别。中国八大反暴恐专家之首、公安部首席特邀专家、有着“中国福尔摩斯”之称的刑侦专家乌国庆也被搀扶到现场送别于天华。
为了避免给身体不好的老母亲增添新的打击,亲属和朋友相约瞒着老母亲于天华突然离世的消息,瞒一天是一天。
【忘我】
积劳成疾 带病工作
在初中同学徐锐平的眼里,于天华块头大、健壮、外向、活泼。于天华的同事朱华(化名)说,上学期间,于天华的身体很健壮,精力也很旺盛,每天跑5公里不在话下。
最初来公安部的前些年,于天华加班熬夜办案,第二天照常上班,夜里继续熬。后来,作为处长、副厅长的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工作上,于天华确实是个特别忘我、非常努力、拼命、撇家舍业的人。
为了侦查破案和追捕逃犯,于天华两年内跑遍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每年出差办案200多天。长期的加班加点,生活没规律,透支身体,疾病慢慢侵袭了这位昔日的壮汉。起初是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时疼痛难忍。尽管如此,但直到病症恶化到站立5分钟双腿失去知觉的严重情况,他才在家人和领导的催促下进行手术。
生活没规律,造成内分泌紊乱,积劳成疾导致于天华较早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在朱华的记忆里,2008年汶川地震前,于天华被检查出糖尿病,后来严重时血糖空腹十六七个。随着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于天华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疲惫的身体也无暇休整。尤其是于天华工作起来还经常忘吃药。有一次,春节回家的于天华忘了带药。其当大夫的姐夫就曾告诫他:“小国,你这样经常忘吃药可不行,别意识不到糖尿病的危害。对糖尿病缺少认识,总觉得年轻,没什么事,再加上休息时间少,最终导致于天华患上了心脏病。”
【坚强】
7个支架 支撑生命
由于心脏病,于天华体内至少放了7个支架。第一次放了3个支架,第二次,是在2009年至2011年在新疆挂职新疆公安厅副厅长期间突然晕厥,回北京检查,发现血管有堵塞的地方,于是又放了2个支架。将要出院时又感觉不好,最后又放了至少2个支架。徐锐平评价说,于天华平时对自己的心脏病还不当回事。
清明节时,于天华回到临清为去世两年的父亲扫墓,还对家人和朋友笑言“没事”。4月26日,于天华回到临清,与发小张金雨和同学宋寅生、柳瑞生、李庆舟以及朋友张家国见了最后一面。临走时,开中医门诊的张金雨一再嘱咐他说:“配的那些药必须想着吃。”不过,于天华一旦忙起来不知疲劳,忘了吃药是常有的事。没想到这一面成了家乡同学、朋友与他的诀别。
6月29日11点27分,同学程博(化名)与于天华最后一次通电话,在新疆生活没问题,工作确实忙。当程博嘱咐他“千万注意身体”时,他还表示“我注意,请放心吧”。
去世前,于天华一周时间里在他分管的新疆和田马不停蹄地调研了四五个县。从南疆回来,于天华的身体状况很不太好。6月29日下午6时许,他在指挥部会议室内突然昏倒,之后再也没能醒来。张金雨说,于天华老母亲一直盼着孙子(于天华哥哥的儿子)结婚。因为于天华刚刚去世,为了瞒着老母亲,侄子结婚也没车接,也没放炮,就将孙子媳妇接家来了。
【仗义】
敢于担当 嫉恶如仇
于天华的家在市委招待所东邻的蝎子坑西北沿居住。夏天,徐锐平和另外一个同学背着书包到于天华家,先在蝎子坑洗澡,然后再背着书包去学校上学。于天华感觉两位同学跑这么远来找他,有点过意不去。于是,体格健壮的于天华主动提出帮助两位同学轮流背书包。当时,他俩也不客气,真的递给于天华书包。“尽管当时都是小孩,但于天华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境界从小就开始形成。在同龄人中,班长于天华显得异常成熟。”徐锐平这样评价自己的同学。
1990年,于天华在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实习期间,看到街上3个小偷在公交车上偷东西,于天华当即将3个小偷制服。宋寅生说,在临清三中上学期间,其中一个同学欺负从农村来的他,于天华就看不惯,打抱不平:“别欺负他,有事冲我来!”从此,那位同学也不再敢欺负人。
在东营工作的同学郝海强的脑海里,1981年,天华和他在临清一中是同桌。那时,民风淳朴,像临清这样的小县城更是难见骗子。一天上午的第四节课是自习时间,从教室外走进来一位老者向班里同学诉说自己是外地人,因为遇到困难,没钱买回家的车票了,希望有能力的同学帮助一下。当时天华拿出身上为数不多的钱,全部给了老者。不管什么时候,天华热心助人、侠肝义胆的性格,使他赢得了尊重和朋友。
【重情】
待人真诚 小事见情
2004年,徐锐平和同事到北京市平谷办公事。当于天华听说后,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仍开着私家车到火车站接站,然后将同学送到平谷,这一送就是2个小时的车程。同学一直在平谷工作到晚上7点,于天华又开车将同学接回北京市区。次日同学返回济南时,于天华又让妻子花钱订了返程的火车票。时至今日,同学回想起这件事仍过意不去:“咱是出差办公事,回程的火车票让老同学掏腰包,当初还不如不告诉他呢!”从这件事上说明,于天华对于家乡的同学、朋友,充满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即便自己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接待。
2004年,程博到北京学习去,联系到于天华。已是处长的于天华对他说,他正在处理一宗毒奶粉的案子,需要加班。白天来不及见面,晚上10点多,于天华打电话给他要求见面,并要求他到家看看去,尽管时间很晚了,于天华认为“老同学来北京了,不让认一下家门,说不过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中时期的于天华和郝海强的英语都不太好,大约是1984年暑假期间,郝海强住在临清县医院的一间宿舍内。为了互相促进学习,他们一起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上午上课,下午各自学习、完成背诵作业,晚上住在一起,互相检查学习效果。通过一个假期的学习,英语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正是当初的努力,奠定了未来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郝海强生命中非常有意义的、值得珍藏的宝贵时光。
【孝顺】
孝父母敬师长
于天华,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后,1990年分配到公安部刑侦五局。平时忙于工作,每年春节回来在家住四五天时间。因为自己平时很少在家,于天华自觉亏欠父母较多。春节这几天基本是陪着父母,很少外出。
尤其是父亲对他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父亲是临清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干部,和中国的许多家庭的父母一样,对于天华也是望子成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王彦吉说,他的女儿也在于天华手下干工作。之所以让女儿跟着于天华干,目的是先让女儿跟着他学做人、学做事。因为王彦吉在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担任教授时,于天华在学校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王彦吉对于天华的表现、人品、能力、为人处事非常赞赏。
王彦吉表示,于天华年纪轻轻,虽得病不少,但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需要,他就战斗在哪里。近几年,新疆、重庆是国家的多事之地,也是他工作、生活最多的地方。
对于天华的英年早逝,王彦吉感到无比痛心,“因为他太年轻,很多事情还等着他去做。天华的去世不仅仅是家庭的损失,更是国家反恐人才的重大损失。”
(记者 陈金路)
■成长历程
长于临清的反恐精英
于天华曾在临清第四小学、临清民族中学(初中)和临清一中就读中小学。有关信息显示,于天华1986年至1990年在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侦查系就读,毕业后在公安部刑侦局大案处(后为反恐怖处、爆炸恐怖案件侦查处)历任科级干部、副处长、处长。2009年至2011年,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2012年至离世前任公安部情报中心副主任。
作为我国新一代反恐专家,于天华曾直接参与侦破20多起劫机案及“新疆系列爆炸案”、“石家庄爆炸案”、“北大、清华爆炸案”、“南京小汤山投毒案”、“大连5·7空难”等100多起有影响的恶性案件和中央交办的重大案件。曾四次荣立个人二等功,所领导部门多次荣立集体一等功。也是2008年公安部选出的唯一一位奥运火炬手。
从实战经历和理论思考,于天华几乎见证了中国反恐形势的每一步变化。2001年,全国就发生了数起重大爆炸案,其中石家庄连环爆炸案、江西万载县芳林村小学爆炸案、陕西省横山县特大爆炸案三起案件,就导致234人死亡。为此,他主持成立了侦破特大爆炸案件的专家团队,后来这支专家队屡建奇功,被誉为“刑事侦查领域的国家队”。他组织专家,起草制定了《公安机关处置爆炸现场工作规范》和《爆炸、投毒敲诈专案侦查方案》。这两套方案,如今已成为目前打击此类犯罪的规范和纲领。2003年,36岁的于天华接过了“国家处置爆炸恐怖袭击事件咨询组专家”的聘书,成为最年轻的国家反恐怖爆炸专家。
全国爆炸装置研究实验室,投毒、爆炸案件数据库,都是于天华主持创建的,直到去世前,他还担任着两个国家级反恐怖科研课题的课题组长。“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这是同事和朋友对于天华的最后共同的评价。
责任编辑:张元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