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聊城社会

风筝线成了安全隐患

来源:聊城晚报   作者:王文波 郭坦   2014-03-26 08:42:00

关键词:放风筝 安全隐患 出事儿 盘鹰 配套工具

城区多处可以放风筝的地方,的确有不少人在放风筝。细细的风筝线却可以划伤人,甚至产生不敢想象的后果。家住凤凰新城的顾女士前几日被风筝线划到脖子,伤口长达15厘米,差点伤及动脉。

12.jpg

  春暖花开,这是个适合放风筝的季节。

  城区多处可以放风筝的地方,的确有不少人在放风筝。

  但是,细细的风筝线却可以划伤人,甚至产生不敢想象的后果。

  家住凤凰新城的顾女士前几日被风筝线划到脖子,伤口长达15厘米,差点伤及动脉。

  而据多位风筝爱好者介绍,城区没有完全适合放风筝的地方,他们在城区放风筝也是提心吊胆。

  那么,如何使放风筝爱好者和行人都有安全感,值得更多人思考。

  事例

  风筝线割喉 差点伤及颈动脉

  提起15日的经历,顾女士脱口而出两个字:“后怕。”她说,差一点儿就割到颈动脉了。

  10天过去了,伤口由疼痛到开始发痒,她还是不敢仰脖子——脖子右侧至喉咙位置有一道约15厘米长的伤口,仰头转脖子都会疼。

  头一天晚上,她疼得没睡着觉;直到现在,躺在床上翻身还得先坐起来。

  从被割伤到现在,她一直没敢洗脸,只是拿热毛巾敷一下——如果用手搓脸,就会牵动脖子上的皮肤,伤口会疼。

  割伤她的脖子的是风筝线。

  那天是15日,她骑电动自行车从东昌路由西往东驶向凤凰新城,中途经过转盘西侧的板桥。

  其实这条路她不常走,一般走利民路。那天她在东昌路与花园路十字路口附近买了些东西,就直接往东走了。

  经过板桥时,她突然感觉脖子一疼,于是下意识扭头躲闪了一下。这时,她发现自己的脖子被一根风筝线拦住了。

  她立马停住电动自行车。但是掉在桥上的风筝被一辆轿车挂住,而轿车往西行驶,风筝线越来越紧!

  恰在此时,紧跟在她侧后面另一位骑电动自行车的人也被风筝线挂了一下。

  “幸亏那个人。风筝线挂她脸的时候,她用手把线往上一托,线就从我们头顶上过去了。”

  顾女士的脖子火烧火燎的疼。她掏出手机,却不敢说话,一张嘴更疼。旁边的一位市民帮她给丈夫打通了电话。

  等丈夫见着她的时候,她已经在医院了。医生说,幸亏没有伤着劲动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顾女士说,她侧后边的那位行人被风筝线划伤了脸颊,离眼睛很近!

  无奈

  放风筝也是提心吊胆

  23日下午,开发区转盘附近,空中飘着大大小小近30只风筝,前来放风筝的市民有孩童也有老人。

  同样,人民广场、东昌湖边也有不少人在放风筝。据人民广场一个风筝摊老板介绍,当个周末他就卖出近一百个风筝。

  其实,喜欢放风筝的人也提心吊胆。

  张继林先生今年79岁,放风筝已经快30年了。

  “一开始放风筝的时候,闸口往东就是开阔的地方。”

  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留给他们放风筝的地方却越来越少。

  在城区放风筝,他们心里并不舒坦。

  一方面担心风筝“出事儿”——掉到楼顶上,没法拿回来;掉到路,被车轧坏。这还都是小事儿。

  一方面担心自己“出事儿”——这些地方并不是为放风筝设计,放风筝的人往往仰着头往后走,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或者掉进坑里。

  张继林记得,大概八年前,一位马姓先生跟他一块儿在火车站附近放风筝,受了伤。

  “那时候有些还没来得及封盖的新建窨井。他抬着头往后倒,一下子掉到里面。窨井不深,但有固定管道的螺丝,他的臀部被扎伤了。”

  张继林说,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见过马先生放风筝。

  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心自己的风筝让别人受伤。

  张继林也见过骑电动三轮的行人被风筝线绊倒,骑车子的人被风筝线划伤,幸亏这些人伤得都不严重。

  他说,有时候放风筝得使三四十斤的力度才能拉住风筝;有些大风筝,一个孩子根本拽不住。

  有了这些经历,他们放风筝格外小心——一定不让自己的风筝离路或者桥太近。

  原因

  城区及附近没有合适的场地

  张继林说,现在城区能放风筝的地方屈指可数——人民广场、水城广场、金龙广场、徒骇河莲湖等。

  但在这些地方放风筝,“大的风筝放不起来,只能放小风筝。放风筝最好是平坦开阔的地方,气流稳定、场地也安全”。

  而近半年来,74岁的房本庚先生常跟几位老朋友在滨河大道南半段施工的河边放风筝。

  他们喜欢放“盘鹰”——一种可以盘旋放的风筝。

  放这种风筝需要地广人稀。

  “为了找这种场地,这十几年我们可没少换地方。”房先生颇有感慨。

  十几年前,他们曾在火车站附近放风筝。那时候,那里有一大片空地。后来,空地被建筑占据;

  他们又听说老造纸厂拆迁了,就在那里变成平地的时候放了一阵子。

  房本庚回忆说:“不久那里开始盖楼,我们又得找下一个地方。”

  从湖西附近到开发区老飞机场,从东昌宾馆对过的湖边到电大东边,这些地方他们都去过。

  他说,为了放风筝,这些年“把整个聊城城区和附近都跑遍了”,而且越跑越远。

  路程越来越远,交通工具也从自行车变成电动三轮车——坐公交车不方便,况且带着风筝和一些“配套工具”。

  “我家住在市医院附近,有时候从家里赶到放风筝的地方,路上就得花费四十分钟。”房先生说。

  发现适合的地方,他们就赶紧去放风筝。等这地方开工建设了,他们再换地方。

  他说,在一个地方放风筝时间最长不过一年,最短也就个把月。

  “转眼十几年就过去了,我们自己都开玩笑说,放风筝就跟‘打游击’似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没有合适的地方,在城区人较多的地方放风筝,就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是,放风筝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很多人把它当成最好的休闲娱乐活动。

  如何让这些人有合适的放风筝场所,是大家应该考虑的。

  问题

  如何让爱好者和行人都放心

  很多爱好者对放风筝非常钟情。

  今年74岁的孟庆山先生是东昌府区风筝协会的老会员。

  他说,他从58岁就开始放风筝。说起放风筝,他最骄傲的事儿就是连续三次获得了比赛冠军。

  “第一次大概十年前,那时候风筝协会好像还没成立,聊城大学邀请我们去放风筝。”

  孟庆山记得,当时他们跟物理学院的大学生一起放风筝。大学生用理论分析风筝怎么才能飞得高,他们负责实践。

  “第二次也是在聊大校园里,我获得一辆三轮车;第三次是在人民广场。”

  说起比赛,孟庆山兴致勃勃:“比赛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谁的风筝扎得好、精致,也看谁画出来的燕子、猫头鹰像,再就是谁的风筝起得快,飞得稳。”

  他还做过一个“双龙风筝”。“ 一般的风筝都是一个身子一个头,我那个风筝是两个身子两个龙头。八九年前咱这里就那一个,现在也很少。”

  说着说着,孟庆山有些失落。“这五六年了,再也没有举办过风筝比赛。去年大家在一块吃了顿饭,交流了一下。平时,我们只能几个老朋友互相约着放风筝了。”

  张继林是东昌府区风筝协会的副会长。在他的印象里,自从该协会于2005年成立以来,举办过三次活动。

  这三次活动,就是孟庆山接连获得冠军的那三次。张继林说,风筝协会现在有140多人,但大部分时间他们只是自娱自乐而已。

  房本庚说,他们经常上网在论坛上跟各地的风筝爱好者交流,看到别人参加风筝节或者风筝比赛,他们都很羡慕。

  放风筝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但是在城区人员密集的地方放风筝,往往带来安全隐患。

  如何更加安全地放风筝,如何让爱好者安心放风筝,如何让风筝活动组织化、正规化,应该引起更多人的思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