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已去 楼仍在” 逸夫先生的水城情
来源:大众网聊城 作者:李龙 2014-01-08 11:01:00
关键词:邵逸夫;聊城;情
虽然没有见过邵逸夫本人,但对逸夫二字却是无比的熟悉,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求学的轨迹中,逸夫教学楼的身影无处不在。昨日上午邵逸夫在家中离世,享年107岁。邵逸夫不但叱咤娱乐圈半个多世纪,而且他热心公益,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内地教育事业捐助超过31亿港元,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共有以逸夫命名的楼馆近3万座。邵逸夫在聊城一共捐助了三所学校,分别是聊城大学东校逸夫图书馆、聊城一中逸夫教学楼、临清市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
大众网聊城1月8日讯(记者 李龙)虽然没有见过邵逸夫本人,但对逸夫二字却是无比的熟悉,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求学的轨迹中,逸夫教学楼的身影无处不在。昨日上午邵逸夫在家中离世,享年107岁。邵逸夫不但叱咤娱乐圈半个多世纪,而且他热心公益,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内地教育事业捐助超过31亿港元,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共有以逸夫命名的楼馆近3万座。邵逸夫在聊城一共捐助了三所学校,分别是聊城大学东校逸夫图书馆、聊城一中逸夫教学楼、临清市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
邵逸夫为什么会选择在聊城捐助三所学校?
那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的名字,原聊城三中教师包大器。包大器和邵逸夫都是浙江宁波镇海人,两个人的村子只有1500米,不但是老乡,还是校友的关系,两人都曾就读于中兴小学,上世纪90年代由于资金紧张,包大器凭借校友会的优势与邵逸夫联系,不久,邵逸夫基金会将两笔教育捐款捐赠给聊城,一笔是50万港元捐给聊城一中,一笔是50万港元捐给临清兴建逸夫实验小学。
如今这三所受捐助学校的发展状况又是如何?
聊城大学东校逸夫图书馆
聊城大学东校区的逸夫图书馆是由邵逸夫基金会向聊城大学投放500万港元兴建的,2009年500万港元逸夫基金投放到位。东校逸夫图书馆位于东校区南北中轴线上,是东校区的中心标志性建筑。建筑总面积26282平方米,由主楼、内院构成“回”字形结构,沿主轴线左右对称,整体布局集中紧凑,功能分区明确。
2013年12月31日,聊城大学在东湖宾馆报告厅隆重召开党委全委会议,会议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把聊城大学建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前10%,建设成为被社会广泛认可、受人高度尊重、人民满意的大学。
聊城一中逸夫教学楼
聊城一中逸夫教学楼坐东朝西矗立在校园内,是聊城的一中主体建筑之一。1994年邵逸夫基金下拨80万港元给聊城,同时地方投入配套资金160万元。整座楼建设面积为4574平方米,局部四层,二楼以上均为教室,一楼为图书馆和阅览室。
如今的聊城一中每年都有数十人获得数、理、化、生、信息技术竞赛全国一等奖,先后荣获清华大学2013年“新百年领军计划”和北京大学2014年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
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
位于临清剧院西、古运河畔的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是邵逸夫基金会1994年下拨给临清50万港元后,地方政府投入150万元人民币建设而成的,现在的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经过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到了5200平方米,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也是临清市小学教育中惟一的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一直担负着临清市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工作的重任。
逸夫精神将在水城人民记忆中永存
作为一个商人,他却多年热衷于公益事业,作为一个老人,他的心愿便是扶持教育事业,强我中华根基。当邵逸夫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水城师生无不感到惋惜,对于水城的学生来说,逸夫教学楼不仅仅是陪伴他们三年、四年、五年的学习时代那边简单,随着逸夫楼的继续使用,逸夫精神也将会一直影响着水城的每一位莘莘学子,教育鼓舞着他们,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爱心的人。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