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性感的白手起家女老板
胡敏珊(Christie ),香港香梦地集团(Charmonde Group)总...
-
住建部长的话不可信房价不降
谈及“国五条”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
-
邹市明职业拳坛首秀八方热评
6日,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在澳门完成了他跨入职业拳坛的...
湖南一山村儿童每天需攀爬垂直天梯上学
来源:光明网 作者: 2013-04-15 00:07:00
天梯是兄妹俩上学必经之路,下面是七、八十米深的悬崖。
妹妹余欣欣也在龙潭坪镇上学,这两架天梯是兄妹俩上学的必经之路,也是张家湾的村民走出大山最近的通道。梯子是余启运的爷爷用木头做的,时间久了会被腐蚀,所以每隔三五年都要更换一次。回家必须经过这道没任何防护措施的天梯,前不久,欣欣差点在这出了意外。天梯下面就是六七十米深的悬崖,当时,要不是妈妈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她,后果不堪设想。
本报记者陈漫清张家界报道沿着狭窄的山间石路,穿过溪流和峡谷,在一悬崖处,放着一段木梯,抓着木梯爬上去,就进入了桑植县土家族聚居的张家湾村。由于交通不便,村里常住的人基本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不走天梯到镇上需四五个小时
张家湾村一共七个组,其中四个连在一起的组地势较高,形成了苦竹坪乡独立的一块高地。村主任刘兴阶说,由于地高多悬崖,因此自祖辈开始,就在这块高地的两处位置都搭起了木梯,成为这4个组出入镇上相对便捷的通道,对这四个组而言,这两处木梯并不是唯一通道,但如果不走木梯,就必须攀爬岩壁,费上四五个小时才能走到镇上。
刘兴阶说,除非是5到7月的汛期,小溪淹了村子通往天梯的小路,不然无论老人小孩都走天梯。村里还有其他三个组,地势稍低,去镇上不需要走木梯,但走山路到镇上,也要花上两三个小时。
村民生活自给自足,极少外出
红芋洞组里71岁的杨君香说,自家的木屋是上世纪80年代修的。山高水远,直到现在,村里人要修房子,都还是自己烧瓦、自己砍树做木板、自己做窗户,只有窗户上的玻璃,才是一块块从镇上买来背上天梯运来的。
老人们说,几百年前,祖辈为了躲避土匪,来到这儿安居,慢慢形成张家湾村,村里平时很少有外人进来,多年以来他们基本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去趟集市,极少外出。
杨君香的老伴腿脚不方便,一般3年才下一次村,“去女儿家走亲戚”,另一位老人,4年前身体不好被抬下去看病,之后就再也没出过村,杨君香说,除了出外打工的,这里常住的人,出村不多,基本上在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5岁孩子上学前班也要爬梯子
住在村里“高地”上的孩子们,往返学校要靠这两处天梯。
刘丹今年5岁,在镇里上学前班。星期五中午放学后,刘丹的爸爸用三轮车载她到石山路口,把三轮车寄放在附近的村民家,刘丹跟在爸爸的身后,很熟练地跟着爸爸踩过小溪长满苔藓的石头,翻过大山陡壁潮湿的小路,来到天梯前。
刘丹把书包扔给爸爸,还不等爸爸上去,她便一只手抓着木梯往上走,爸爸一直喊着,慢点,慢点,刘丹说,只要不下雨,走这架梯子“不害怕”。
7岁的余欣欣有次下雨爬梯子时,从梯子上滑了下来,被后面的妈妈拉扯住了。后来每次下雨,欣欣走到梯子前,都要妈妈哄上好一会,才愿意爬上去。
71岁的杨君香说,村里一代代人,都是靠走这条道来上学的。现在村里家境好些的家庭,都陆续去镇上租房陪孩子上学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