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性感的白手起家女老板
胡敏珊(Christie ),香港香梦地集团(Charmonde Group)总...
-
住建部长的话不可信房价不降
谈及“国五条”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
-
邹市明职业拳坛首秀八方热评
6日,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在澳门完成了他跨入职业拳坛的...
专家透露征奢侈税基本属实 豪华车消费影响有限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妍妍 2013-05-30 08:30:00
日前,坊间传出 “6月1日起购买170万元以上豪车需缴纳20%的奢侈税,与购置税一并在上牌时收取”的消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向媒体称:“这项政策基本属实,暂定是加收20%的奢侈税。而170万指的是扣除增值税后的价格在170万元上的豪车,不足170万的车暂时不受该政策影响。有消息称将在6月实施,但具体实施时间我们还没有收到相关通知。”
虽然这一政策的出台还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170万以上的车型屈指可数,给豪华车征“奢侈税”上去似乎没有“明确的目的”,其是否有必要仍值得商榷。
由于体量小,对厂商的影响或只限于宾利、劳斯莱斯等超豪华车品牌。业内人士猜测,该政策如果出台,最直接利好可能就是对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不过,对“奢侈品”的定位仍有待明确,对名车征税后,名表、名包是否也应该征税值得思考。
一季度超豪华车进口锐减
事实上,相较于前几年年国内豪华车市场的高歌猛近,今年以来,随着“反腐倡廉”的提倡,豪华车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降温。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豪华车市场增幅只有8.34%,呈现快速萎缩态势,而去年一季度豪华车市场增幅为40%左右,两相对比,今年一季度豪华车市场销量增幅同比下滑80%。另据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超豪华车进口量则同比下滑35.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曾向媒体表示,从产品品类角度而言,豪华车的存在尤其合理性。“豪车的作用是给少数富人,而家用车性价比合适适合普通老百姓”,董扬认为,当前豪华车销量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党政机关提倡节约,以及去年库存过多。同时,董扬指出,豪华车的消费包含二次收入分配,因为豪车征税比一般车高。
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按照当前的税率,一辆170万元的豪车要交40%的消费税,另外还有25%的关税、17%的增值税和10%的购置税。
“但是,当前进口车平均价格也就3万美元至4万美元,合人民币30万元左右,超过170万的车数量有限,每年只有几千辆。”贾新光说,假设一年卖出10000辆170万元的豪华车,也就多征4亿元的税,影响不大。
在贾新光看来,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为什么要征这个“奢侈税”税值得商榷,他说,“奢侈品如何定位需要明确,如果170万以上的豪车算奢侈品,那一些有钱人上千万买私人飞机就不算奢侈品了?”在国外,汽车征税不是按这个标准,一般是按照油耗、排放来征税的,平均油耗高的征税多。
此外,贾新光指出,豪华车的价格“虚得很”,几百万的车相当于十几块黄金了,“一辆车再贵能贵在哪里?卖那么贵难道零部件都用金子做的不成?”贾新光补充说,“今年上海车展上据说卖出一辆价格4000万的车,车身用的皮是意大利的皮”,而且这种车都是不讲价的,没有打折的说法,“富人都是排着队买的”。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此番对豪华车征“奢侈税”,或许有利于打压社会追逐“奢侈”的风气,改变国人“惟名是从”的消费风气。
对车企影响有限
一位宝马经销商告诉记者,位于170万价位以上的宝马在华在售车型仅X5、5系G T、M系、7系、6系和X 6等系列中的部分车型,“销量都不大,对于宝马销售的贡献有限。”他认为中长期来看,对于宝马、奔驰、奥迪等主流豪华品牌的销售影响不大。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受影响,也只是宾利、劳斯莱斯等超豪华车品牌。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质疑,能买得起几百万的豪车的富人还在乎多征20%的税?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认为,“在政府出台各项政策打击下,公务车领域的豪车消费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萎缩,因此目前豪车销量的增长主要在高级商务领域。而高级商务人士消费豪车主要是基于商务宣传需要,对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
李宇恒表示,由于豪华车市场需求对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所以征税对于豪华车销量的利空影响有限。“相比于税收风险,行政风险对豪华车市场销售商的影响更大。”他建议,未来销售商一方面应该继续积极地拓宽市场覆盖面、提升品牌效应,贴合高级商务人士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贴合政府,避免与政策产生摩擦而遭到惩罚。
汽车行业专家张志勇告诉记者,170万元以上价位的豪华车在华一年总销量不超过5000辆,对整个市场的产销规模构不成太大影响,但会影响整个豪华车市场消费心理的转变,影响豪华车市场的发展。他预测,中国豪华车市即将进入动荡期,产销规模、车价都将有所调整,回归理性。(陈妍妍)
标签:贾新光豪华征税董扬奢侈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