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爱生命 拒绝酒驾——聊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致全市市民的倡议书

2025-10-31 11:13:34 来源: 聊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 作者: 袁晗雪

广大市民朋友们: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城市在忙碌与温暖中缓缓放松。也许您此刻正奔赴一场久违的聚会,杯盏交错间,是生活的慰藉,也是幸福的模样。但在举杯的一瞬,请记得那份最真切的期盼——有人在等您平安回家。

  酒后不开车,这是最朴素的道理,也是一句被无数悲剧反复印证的提醒。“零酒驾”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关乎生命的承诺,它需要交警的守护,更需要每一个人的理解与行动。在此,我们诚挚地倡议:

  一、让自觉成为底线,筑牢安全根基。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是最朴实的真理,也是最基本的安全底线。饮酒后,随着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升高,反应会变慢,判断会失真——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可能让幸福瞬间破碎。一次酒驾或醉驾,不仅面临罚款、吊销驾照、刑事拘留、追责等处罚,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毁掉一生。

  让我们做到:

  1、严守底线,杜绝侥幸。

  无论饭局多晚、路程多短、酒量多好,都不要“赌一把”。饮酒前,提前规划出行方式;饮酒后,选择代驾、网约车或家人接送。

  2、友爱互助,勇于劝阻。

  当朋友酒后准备驾车,请伸出援手、温声相劝。一句“我送你”或“我帮你叫车”,也许就能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

  二、让场所成为防线,强化源头保障。

  餐饮、酒吧、夜市、KTV……这些承载温情与欢聚的场所,也是预防酒驾的关键环节。让安全提醒,成为服务的一部分;让“拒绝酒驾”,成为行业的共同信条。

  我们倡议:

  1、主动提醒,用心守护。

  在出入口、前台、电梯、餐桌等显眼位置,设置“拒绝酒驾”宣传物料;通过电子屏、语音广播、订餐短信等形式,反复传递“喝酒不开车”的宣传氛围。在顾客订餐、点餐、结账环节,服务人员应温馨提示“喝酒请勿驾车”,并将劝阻酒驾内容纳入订餐短信,让安全意识贯穿服务全程。

  2、完善服务,全程防护。

  相关行业应加强员工培训,使其掌握引导、劝导技巧,如遇顾客饮酒后欲驾车,应及时劝阻。同时,积极对接代驾、出租车平台,为饮酒顾客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选择,形成“饮酒有提醒、离店有保障”的安全闭环。

  三、让社会形成合力,共建文明风尚。

  拒绝酒驾,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社会风尚。它需要从“一个人”到“每个人”,从“被提醒”到“我自觉”。

  我们呼吁:

  1、单位示范,树立标杆。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应率先垂范,以“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自律坚守纪法红线,带头抵制酒驾醉驾,将“拒绝酒驾”融入日常教育与文明建设,通过宣传培训、主题活动与案例警示,引导全体员工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借助内部通知、电子屏、工作群等渠道加强警示提醒,筑牢思想防线,树立文明出行标杆。

  2、社区动员,夯实防线。

  推动物业、居委会和社区志愿者在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开展上门宣传,在公告栏、单元门口等位置张贴提示海报,并通过居民微信群等渠道定期发送安全提醒,将宣传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3、媒体传播,营造氛围。

  电视、广播、网络平台及户外屏幕可持续播放“拒绝酒驾”公益短片与事故警示案例,以直观、可感的方式强化公众记忆,让警钟长鸣于耳、安全常驻于心。

  4、典型引领,激发能量。

  积极挖掘并宣传身边自觉拒绝酒驾、主动劝阻酒驾的典型人物与事迹,通过榜样示范传递文明正气,引导群众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倡导”,从“要我安全”迈向“我要安全”。

  5、强化曝光,提升实效。

  对查处的酒驾醉驾违法犯罪案例,依法通过各级媒体和政务平台公开曝光,并通报至行为人所在单位或社区,推动落实教育管理责任,实现“查处一例、警示一片”的社会效果,筑牢道德与法律的双重防线。

  广大市民朋友们,生命重于酒杯,安全胜过侥幸。当驾驶人选择守法驾驶,当餐饮商家多一句温馨提示,当企业多一次正向宣传,当整个社会都形成抵制酒驾的共识——我们离“零酒驾”的城市,就更近一步。

  让我们携手同行,让拒绝酒驾成为生活的习惯,让平安出行成为城市的常态,让“零酒驾”成为我们这座城最温暖的文明底色!

聊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

2025年10月30日

初审编辑:田明栋

责任编辑:孙贵坤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