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杜静
责任编辑:孙贵坤
大众网记者 侯晓 李新民 聊城报道
在10月18日至21日举办的第十七届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上,有几位远方来客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来自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跨越近六千里专程来“取经”,学习葫芦种植、雕刻技艺和产业发展经验,希望将“聊城范本”带回新疆。
10月19日上午,在葫芦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文联主席邢玲玲认真聆听着专家分享葫芦种植经验,这是她第二次来聊城。与聊城的缘分,始于邢玲玲一次偶然在网上刷到的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的视频。
“我当时就很震惊,葫芦原来有这么多可能性,可以做出那样精美的艺术品。”聊城葫芦的艺术魅力在她心中埋下了种子。去年,邢玲玲回河南老家,让她终于有机会抽出一天时间,专程绕道聊城东昌府区堂邑镇。实地一见,更是震撼——琳琅满目的各种品类、规格和造型的葫芦文创产品,“卖天下葫芦”果然名不虚传。
李玉成在新疆指导学员葫芦雕刻技艺(资料图)
葫芦种植专家姜新传授葫芦种植技术(资料图)
葫芦种植专家姜新传授葫芦种植技术(资料图)
缘分不止于此。随后,在一次中国民协主办“山花英才”民间文艺培训班上,邢玲玲有幸遇到了两位来自聊城的专家,一位是国家级非遗东昌葫芦雕刻传承人李玉成,一位是葫芦种植专家姜新。李玉成现场展示了精湛的雕刻技艺,让新疆学员们叹为观止,当场就有学员提出拜师学艺的请求。姜新针对新疆的气候条件,为学员们讲解了适合当地种植的葫芦品种和技术要点。
对比聊城的成熟产业,邢玲玲坦言额敏县的葫芦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她介绍,目前额敏县已初步搭建起产业框架,成立了葫芦烙画艺术委员会,培养了五六十名能进行烙画、雕刻和小工艺品制作的爱好者,并将产品尝试放在景区和集市销售。但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市场开拓,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带着初步的实践与更多的疑问,今年,邢玲玲组队再次来到聊城,可谓收获满满。邢玲玲一行重访了堂邑镇,学到了很多,包括育苗技术、棚架搭建、产品设计等。在交流会上,她们聆听了专家学者关于葫芦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前沿观点,尤其是关于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讨论,深受启发。
葫芦文化艺术节期间,邢玲玲一行还走进中华水上古城,尤其是四条主街道,近距离感受了火爆的葫芦盛宴。邢玲玲说,这趟旅程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期待与聊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聊城经验带回去,结合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葫芦文创产品。
初审编辑:杜静
责任编辑:孙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