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企“聊”望?|冠县新瑞集团:“一粒小麦”的循环经济之旅,解锁传统农企转型新密码

2025-09-03 08:50:0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杨潇潇

  编者按:

  与奋斗者同行,与时代共振。民营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更是聊城这片沃土上不可或缺的成长基因。从“江北水城”的商贸传统,到新时代的产业升级,聊城民营企业始终以韧性与创新,书写着属于鲁西大地的奋斗故事。

  大众网聊城推出《民企“聊”望》专栏,将笔触和镜头对准聊城民营企业家的奋斗群像,聆听他们的心声,探寻其高质量发展密码。

  大众网记者 孙贵坤 乔思亚 杨潇潇 聊城报道

  作为山东省三大粮仓之一和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聊城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面粉加工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聊城冠县,有这样一家面粉精深加工企业——冠县新瑞集团,它以创新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从小麦到成品的“全价值利用”。

  该企业以面粉厂产生的低附加值“次面粉”为原料,提取出高附加值的谷朊粉、特级淀粉和饲料等产品,极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集团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水进行综合回收处理,构建起一条集农产品深加工、沼气发电、污水净化与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历经17年发展,冠县新瑞集团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加工向高附加值、绿色低碳模式的转型升级,以“吃干榨净”“点石成金”的方式将环保成本转化为企业利润,成为传统农业企业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从“次面粉”到“高值产品”,小麦“点石成金”的循环样本

  通常情况下,小麦被制成面粉加工成馒头、面包、面条等食品是市民比较常见的,这在小麦深加工车间被称为前路粉,而其副产品后路粉则成为新瑞集团再加工的主要原料,可逐级提取谷朊粉、优级淀粉、饲料等。走进冠县新瑞集团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一粒小麦正进行着这样一场“黄金大变身”。

  你可能不知道谷朊粉是什么?但路边的烤面筋、火锅里的素肉你一定不陌生,而谷朊粉就是它们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我们通过三相卧螺分离技术,从次面粉中提取出谷朊粉、优质淀粉,剩余物质再经过液糖化发酵蒸馏,提取乙醇,用于消杀和白酒行业”,新瑞集团运营总监李明光告诉大众网记者。

  近年来,冠县新瑞集团通过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自身生产经验,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精准发力,不仅使小麦产业链次面粉深加工能力提升至50万吨/年,谷朊粉产量达到7.5万吨/年,酒精产量达6万吨/年,更实现了产品从普通到专业化、精细化的转变,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然而,新瑞集团对副产品价值的“挖掘”并未就此停止。提取谷朊粉、淀粉、酒精后的剩余物,如溶于水的蛋白、纤维等,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被转化为高蛋白饲料原料,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还为饲料行业提供了优质的植物类蛋白源。

  “一吨次面粉可以生产出60%的淀粉、15.5%的谷朊粉、3%的饲料,经过我们的生产链条,能创造800多元的附加值。”李明光用一串数字大众网记者记者勾勒出这家龙头企业的“财富”曲线。目前,公司各品牌产品畅销周边20多个省市,品质卓越,深受国内外客户好评,远销东南亚、南美洲、中东、挪威、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环保包袱”到“利润引擎”,“点污成金”包袱变宝藏

  对传统农企而言,环保常是“成本包袱”,但新瑞集团却把年亏2000万的污水处理,改造成年赚4000万的“聚宝盆”。

  李明光坦言,作为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相对而言成本更大、利润更薄,稍不留神就没法生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维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虽然污水处理在行业中属于高投入的环节,但综合考虑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新瑞集团还是选择投产资源再生循环利用项目。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

  引进国外沼气发电机组,把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沼气产量,年可发电7000万度,节约标煤5万吨;同时,过程中还会产生具有污水脱氮作用的红菌,每吨价格可达15000元;经过系列处理后,新瑞集团可实现中水回用70%,年可节约水资源300万吨,既保证了碧水蓝天,又实现了“废水里淘金”,有效促进公司产业链条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新瑞集团对 “余热回收” 的挖掘也进入新阶段。除了将生产环节的废气余热回收,他们又着手考察电厂脱硫废水项目,通过相关技术提取废水处理中的温度用于供暖,每小时可节约蒸汽30吨,项目一旦落地,将进一步打通 “工业余热—民生服务”的价值链路,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得益于“敢吃螃蟹”的前瞻性,一直以来,新瑞集团坚持自主开发、产学研合作并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力争建成一个具有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在植物蛋白行业引领作用的植物蛋白提取及应用的企业。正如李明光所言:传统行业的利润,藏在别人看不见的细节里,废水里有黄金,余热里有收益,只要敢想敢做,就能把“包袱”变成“聚宝盆”。

  从“当下盈利”到“长远布局”,“点链成金”抢占产业升级制高点

  在新瑞集团的发展蓝图里,循环经济不是短期的“降本手段”,而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能力”。如今,企业正围绕“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拓展价值边界。

  对于如何更稳妥的向新领域延伸,李明光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既投资小、见效快、建设周期短,而从“原料淀粉”向“淀粉糖”的转化就是最优解之一。

  “按照现在的淀粉市场,转化为结晶葡萄糖可增值200元/吨,转化为果葡糖浆可增值300元/吨,转化为果结晶果糖可增值800元/吨”。李明光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淀粉糖领域,企业并非盲目布局,而是基于现有产业基础精准发力——依托小麦淀粉年产量的庞大基数,直接以淀粉浆为原料开展加工,不仅规避了传统淀粉烘干环节的能源消耗与包装环节的成本支出,更通过工艺优化实现了 “就地转化、就近增值”。

  同时,在下游终端,新瑞集团的“中试车间”已进入调试阶段。不同于传统的原料生产,车间将直接生产粉丝、面筋串、拉丝蛋白等终端产品,通过小规模生产培植市场,并承担着“工艺试验+客户培训”的双重功能,既为大生产线积累数据,也为下游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客户用新瑞的原料实现更高附加值,形成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

  从冠县的一隅之地,到辐射全球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新瑞集团的逆袭,印证了传统农企的破局之道——不是困于原料的低价竞争,而是用技术创新挖掘资源的潜在价值;不是畏惧环保的成本压力,而是用循环思维将“负担”转化为“优势”。

  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技术的持续迭代,这家以“循环”经济为核的企业,还将继续书写“一粒小麦”的价值传奇,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多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初审编辑:田明栋

责任编辑:孙贵坤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