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杜静
责任编辑:孙贵坤
黄河与大运河交汇,不仅塑造了聊城“江北水城”的独特风貌,更赋予了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基因。从运河商贸的繁盛到现代交通的枢纽,从文化交融的典范到对外合作的先锋,聊城始终保持着通达天下的气度与胸襟。
聊城自古就是“居天下之腹”的交通要冲。黄河自西向东奔腾而过,东阿鱼山作为古代重要的黄河渡口,曾是连接山东与河南、河北的交通要道。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这里是战略通道。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山陕会馆、苏州会馆等八大会馆至今诉说着当年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
进入新时代,聊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济郑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打开了聊城对外开放的新通道。机场加快推进,将进一步打通聊城的空中走廊。青银高速、德上高速、济聊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构建起“米”字形综合交通网络。
入推进“一次办好”,打造“聊·诚办”服务品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水城优才”计划,建立“人才飞地”,人才政策更加开放;积极融入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
从运河帆影到高铁飞驰,从商帮云集到跨国合作,聊城开放包容的姿态一脉相承。这座由两河之水哺育的城市,始终保持着“通达江海”的胸怀与气魄。这架通达的桥梁,必将连接更加广阔的未来,谱写新时代开放发展的绚丽篇章。
初审编辑:杜静
责任编辑:孙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