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明栋
责任编辑:孙贵坤
编者按:
与奋斗者同行,与时代共振。民营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更是聊城这片沃土上不可或缺的成长基因。从“江北水城”的商贸传统,到新时代的产业升级,聊城民营企业始终以韧性与创新,书写着属于鲁西大地的奋斗故事。
大众网聊城推出《民企“聊”望》专栏,将笔触和镜头对准聊城民营企业家的奋斗群像,聆听他们的心声,探寻其高质量发展密码。
大众网记者 孙贵坤 侯晓 杨潇潇 李家宁 聊城报道
4月伊始,聊城临清市烟店镇,路边杨树新长出的嫩叶在熙攘的车流中跳跃。作为全国闻名的轴承集散地,烟店镇一如盛夏般热火朝天。每天,数以百万套轴承从流水线奔向世界各地。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烟店,千余家轴承生产加工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并成为全国轴承产业链条最完善、功能最健全、最具活力的集聚区。山东华工轴承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是小镇轴承产业发展的缩影。
与轴承结缘,3台机器开启华工轴承1.0时代
走进山东华工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随着机械轴在全自动调心滚子轴承外圈滚道磨床机里上下游走,一个个规整的轴承被加工完成。看着如今井然有序的生产线,公司总经理张保中感慨万千。
时间倒回1998年,彼时的张保中小学毕业进入社会。虽然当时的烟店镇已有许多轴承经营者,但并未形成规模,大多通过赶集的方式买卖轴承。初出茅庐的张保中便坐着父亲的拖拉机,拉着组装好的轴承套圈到集市上售卖。从那时起,他便与轴承结下不解之缘。
随着轴承市场在烟店镇趋于稳定,张保中开办了烟店镇首家轴承商店。“当时我们店主要是做瓦房店的轴承代理,也得益于这一历程,为我们后续建厂积累了经验、积攒了资金。”张保中告诉大众网记者,2008年,他和朋友合作,购置了一台旧式磨床、两台二手车床,华工轴承厂的前身正式成立。
近30年时光飞逝,张保中从一个稚嫩的少年成长为轴承行业的领军人,在他的带领下,华工轴承不断迭代更新,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烟店镇也通过轴承产业闯出一片天地。
数据误差控制在0.001mm,数转智改走向“逆袭”之路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会有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这些节点往往由技术变革、市场重构或政策调整等因素驱动,对于华工轴承而言,2017年新厂的建成,便是如今华工轴承如日中天的里程碑。
2017年,在环保“风暴”的席卷下,包括华工轴承在内的临清多家轴承厂因未达环保标准而停产。也是这次停产,让张保中意识到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的重要性。
“当时烟店镇统一规划了轴承产业园区,符合环保要求的工厂可以迁移过去,加上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敏锐地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张保中决定重新建厂。
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张保中踌躇满志。几个月时间后,5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和1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及研发中心全部竣工,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均为国内领先水平。从手摇到半自动化到自动化再到如今的数字化智能化,历经近20年,华工轴承终于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现在我们引入全自动智能生产线后,每个人由原来操控2台机器提升到4-5台,生产效率相比之前提升了35%,节能降耗的同时还提升了40%的效益。”张保中说,除此之前,他们还在质量检测、品控保障等方面提升标准和要求。
“看,这就是我们引进的德国蔡司三坐标检测仪,它可以说是目前国际上非常先进的仪器”,在华工轴承生产车间的计量检测室内,员工正对轴承保持器进行检测,张保中自豪地介绍说,他们注重产品的品质保障,通过检测仪的分析,产品的大小、载荷、硬度等数据误差可以控制在0.001mm以内,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技术赋能发力新领域,风电轴承填补市场空白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烟店镇千家轴承企业中的一员,如何避免产品同质化、让企业在大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张保中早有自己的打算。
2022年上半年,张保中瞄准新能源、风力发电、石油钻杆机等轴承大型或特大型规格的轴承市场,从确定方向、了解市场、设备筹划、系统配备到最终投入生产,张保中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如今,华工轴承生产的轴承外径最大可达1.25m—1.5m,不仅填补了当地风电轴承产业的市场空白,解决了风力发电轴承长期依赖进口产品的卡脖子问题,还成为山东省唯一具有特大型规格轴承生产线的企业。
“这款产品是我们曾给宁德时代配套的加工厂提供的铜箔铝箔轧机轴承,得益于我们的高精密度,生产出来的铜箔铝箔薄度仅有0.02mm,仅有A4纸厚度的1/5。”张保中指着车间内的一款轴承介绍道。目前,华工主导产品包括调心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及外球面轴承,型号齐全,性能稳定,广泛适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水泥、煤炭、造纸、风电、工程机械、造船和港口机械等上百种行业。
同时,公司还重视科技研发,拥有9项发明专利,与青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免维护轴承”,获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
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小轴承“转动”全球市场
2012年,中国国际轴承及其装备展览会在上海市举办,张保中第一次带领华工轴承走出临清,走向国际。展会上,不少国际客户对华工轴承表示青睐,展会还未结束,来自巴西的客户便直接到厂里实地调研。当时的张保中心里乐开了花,以为能一举拿下首笔国际订单,然而他没想到,这笔订单直到两年后才最终谈成。
“当时我认为可能是外国客户比较谨慎,隔着这么老远,他们也怕出问题。”张保中深知,企业做大做强,国际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他不断地与客户对接,通过来来回回多次的选品报价,客户被华工真诚的服务态度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打动。2014年,合作谈成,华工轴承正式打开了国际市场。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工轴承不仅在国内市场占下一席之地,在国际市场更是风生水起。如今,华工轴承不仅在国内建立了32家代理营销网络,还将产品出口至美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南非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华工轴承外贸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一半还多。
政企协同发力,轴承小镇书写“智造”新篇章
产业小镇的崛起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而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作为烟店镇的支柱产业,烟店镇政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思路,在镇区北部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成方连片、效益明显的产业园区项目。
目前,全镇共有轴承企业3393家,其中规模以上轴承企业4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6家。烟店轴承专业交易市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轴承专业交易市场,经营门店5100余家、电商2650余家,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300亿元,占全国交易额的1/10。
烟店镇轴承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正是聊城市“制造业强市”部署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聊城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烟店镇也加快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以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目标,深化数字赋能,推动轴承“制造”向“智造”转变。“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良性互动,为包括华工轴承在内的千余家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沃土。
放眼未来,随着聊城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日益澎湃,数字化转型攻坚行动推进,烟店轴承产业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当更多企业将工匠精神与智能转型深度融合,这条始于乡间小镇的轴承产业链,必将转动出更加精彩的“智造”故事。
初审编辑:田明栋
责任编辑:孙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