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长振
大众网记者 李长振 聊城报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和法治经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聊城历来高度重视信用城市建设,坚持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平台建设、数据治理、信用监管、应用场景拓展为发力点,在数据归集、失信治理、信用应用、信用监管、合同履约、信用修复、基层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深走实,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顺利将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收入囊中。近年来,聊城城市信用监测排名长期位于全国前列,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聊城单月排名取得过排名全国第1、第2、第3的好成绩。2024以来,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一直保持全国前30位,为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诚立市、以信筑城”的主旋律在聊城大地唱响。
夯实信息归集基础 筑牢数据价值根基
强数据支撑,信用平台不断优化。聊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了二期升级,已具备信息归集、查询、共享、异议、联合奖惩等“一站式”服务功能。构建了以数据清单为基,数据目录、数据标准、数据对账、数据安全为支撑的“四位一体”数据归集体系。将市县两级179家单位125项信用信息纳入归集范围,涵盖水电气、社保、纳税、公积金等特定信息事项,实现信源单位和信息征集范围“双倍增”。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归集信用信息14亿条,实现69万市场主体全覆盖。
发挥信用机制作用 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
发力事前环节信用监管。探索实施“容缺受理+信用核验”模式。聊城市东昌府区行政审批局制定了在行政审批服务领域运用信用评价结果的实施方案,试行建设“信易批”,实现精准监管与审批便利双赢。强化事中环节信用监管。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及应用,截至2024年7月,全市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33个领域开展了分级分类监管,归集相关信用信息75万余条,全面提升信用监管机制质效。完善事后环节信用监管。建立了自动化联合奖惩系统,26个市直部门可依托平台发起联合奖惩。按照联合奖惩备忘录的规定要求,加大多部门联合惩戒力度,对违法失信经营者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予以限制,对守信企业在质量奖评选、信用分类监管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提升政务诚信水平 厚植守信营商沃土
对政府机构违约失信情况进行定期排查,建立台账,加强清理整治,严防失信被执行人政府机构增量。截至2024年6月份,聊城市未发生政府失信事件。截至2024年7月,聊城市不存在失信政府机构案件。依托聊城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创新探索合同履约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合同履约全流程跟踪监管机制,实现对合同履约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监管。截至2024年7月,已归集涵盖住建、水利、财政、资规、国企、司法、国资、公积金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电信公司、法院等部门多个领域的合同管理信息与合同涉诉信息,实现了对合同签订、执行完成、履约、违约等事项全过程信用监管,经营主体满意度显著提升。
深化信用惠民便企 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信易贷”服务实体经济再发力。建设地方“信易贷”平台,积极对接经营主体,积极推荐市场主体实名认证并申请融资,对有融资需求且符合融资条件的经营主体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融资支持,现已累计放款4.27万笔,金额20.72亿元,实现县市区全部覆盖,大大提升了全市中小微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可得性。惠民便企享政策红利。创新推出特色“信用+”应用场景,在“信易+”场景创建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信易+”项目在出行、旅游、阅读、泊车等领域的应用,在重点民生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机制,持续推出多项惠民便企激励措施,目前“信易+”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已达60余项,让守信者享受到了更多政策红利,让“信用有价”真正走向百姓生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长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