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临清社火协会表演舞龙灯
金氏古筝
临清架鼓表演
临清架鼓祖孙三代表演者,从左至右分别是洪林、洪昕铭和洪玉卿
临清时调
临清肘捶
卫河舞狮表演
烟店冯圈竹马
大众网聊城6月13日讯(记者 侯晓)6月13日上午9时,"感受运河遗风"2017首届专家学者临清采风活动走进临清市文化活动中心。在这里,有一场非遗展演正在精彩绽放,来自临清各乡镇的民间艺人们各亮绝活,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为观赏市民带来一股清凉。
临清运河文化底蕴丰厚,伴随运河而生,临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而且常年不绣,世代相传。当天上午的非遗展演可谓丰富多彩,主办方精心挑选了11个节目,也就是11项非遗项目呈现给到场市民及前来临清采风的我省十位专家学者。
演出以临清社火协会带来的龙灯开场,舞龙者全部红色着装,象征着红红火火,搭配节奏明快的锣鼓声,这场龙灯表演在赚足掌声的同时,正式拉开了本次非遗展演的大幕。据介绍,舞龙灯是临清市节日的社火活动的主要传统,龙象征吉祥,因此临清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
接下来的节目可大有来头,临清架鼓,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日,第三代传承人洪玉卿带着他的临清架鼓会来到现场。表演中,站在舞台中央的一位孩童引起了大众网记者的注意。后来得知,他是洪玉卿的孙子洪昕铭,今年只有9岁。别看年龄小,打起鼓来毫不含糊,每一个动作驾轻就熟。
洪昕铭说,他从小就喜欢看爷爷和父亲打鼓,跟着长辈外出演出,时间久了,他也学会了这门老技艺。年龄虽小,却有大志,他说,将来要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不仅洪昕铭,他的父亲洪林也参与了当天演出。真可谓,祖孙三代上阵大秀技艺。
临清肘捶,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天的展演中也赚足了眼球。这是一门传统拳法,有100余年历史,尤其受鲁西、冀东等人民的喜爱。近年来,肘捶不断在各健身点推广传授,而且武校也开设肘捶课程,对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日,传承人申孝生带领徒弟为观众奉上精彩武艺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在当日展演中,临清时调、临清乱弹、卫河舞狮、烟店竹马、金氏古筝、洼里秧歌等非遗项目悉数登场亮相,让市民朋友大饱眼福。大众网记者注意到,参与11项非遗表演的艺人们多数来自民间,年龄大的已是八旬老人,稍年轻的也已到中年,9岁的洪昕铭是个特例。以烟店冯圈竹马表演为例,表演者基本都是五旬以上的老人,连续二十分钟不间断地表演,着实令人佩服。
对这场非遗展演,专家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技艺精湛,很见功夫。"山东省委党校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张文珍表示。"应了一句话,高手在民间啊!"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友臣赞叹。
紧接着,受访专家学者谈到了非遗传承的话题。张文珍提到,临清民间艺人老龄化比较严重,传承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及政策方面的扶持,激发年轻一代传承的积极性。另外,非遗传承可以考虑多吸取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爱心企业的资金扶持,这种模式值得探究。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