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聊城”道路工程基本完工
来源:聊城晚报 作者:刘敏 2015-07-28 09:57:00
加快推进“五环聊城”工程,构建环城水系、环城林带、环城花带、环城公路和环城高速,目前道路工程基本完工,形成了环城交通网络,中心城区主框架达到230平方公里。郑济客专、聊泰铁路、京九高铁、聊黄铁路、聊石铁路、德郓高速、聊城机场、徒骇河通航等,全部列入《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3年8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打造西部经济隆起带。自此,聊城一跃成为国家和全省“一区一圈一带”重大战略叠加区。
聊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确立了“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推动,“一圈一带”规划实施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目前,聊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全省前列。而且,聊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全市城市道路达到2403.61公里。
另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德商高速累计完成投资45.9亿元,年底前可建成通车。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670公里
环城交通网络已形成
坚持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努力实现城乡面貌“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规划实施以来,聊城全市累计完成住房城乡建设投资2286亿元,城镇化水平提高了3.8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全市城市道路达到2403.61公里,绿地面积11791.72公顷。建有15座污水处理厂、8个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95.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着力实施了古城保护与改造、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城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1亿元。投资309亿元,新建改建城市道路670公里,新增雨水、污水管网1000公里,新增供热管道200公里。
加快推进“五环聊城”工程,构建环城水系、环城林带、环城花带、环城公路和环城高速,目前道路工程基本完工,形成了环城交通网络,中心城区主框架达到230平方公里。
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发展加快。全市有10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省级示范镇增加到12个、市级示范镇重新调整为7个。规划实施以来,19个省、市级示范镇完成各类投资近2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建成区增加人口4万人。累计实施农村新型社区510个,改造农村危房5.3万户。
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推进。投入资金5.5亿元,对全市6458个村庄(社区)进行了全面整治提升,“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网络基本形成。农村环境“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回迁安置项目195个、9.7万套,其中基本建成6.8万套,4.3万户群众实现回迁入住。96个项目、3.9万户列入省棚改计划,居全省第1位。
德商高速年底前可建成通车
累计完成投资45.9亿元
为有效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能力,聊城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设,成立了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依托东昌府区、茌平和东阿县,聊城规划建设了总面积3173平方公里、人口209.2万人的聊茌东“大三角”,着力打造“一圈一带”转调创高端产业集聚区和“四化协调”综合改革试验区。
为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圈一带”中给聊城规划布局了5条铁路、5条高等级公路、2条内河水运航道和1个机场。
现在,邯济铁路已经双线通车,聊城至济南段货运客运全部开通;济聊一级公路聊城段建成通车;德商高速累计完成投资45.9亿元,占总投资的65%,年底前可建成通车;青兰高速加紧建设。
郑济客专、聊泰铁路、京九高铁、聊黄铁路、聊石铁路、德郓高速、聊城机场、徒骇河通航等,全部列入《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推动聊城加快形成水陆空立体大交通体系,高速成网、高铁叠加、飞机起降、轮船出海的宏伟蓝图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旅游合作方面,聊城与济南、泰安、济宁加强了“山泉水圣”旅游线建设,与泰安、济宁、菏泽正在合力打造“水浒故里”品牌。
而且,聊城与济南市签订了城市环境保护战略合作协议,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海河流域各市签订了环境执法联动协议。
实施重点项目“六百工程”
1至5月份已开工431个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实施了10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9876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672.9亿元。
2015年,聊城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城建、民生、招商引资推进等六个领域,各谋划了100个项目,实施了重点项目“六百工程”,总投资73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00亿元,1-5月份开工431个,完成投资512.9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70.1亿元。对接全联执委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取得丰硕成果,签订合同项目232个,计划投资额2117亿元,居全省第3位。招商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占80%。
农业取得了新的发展。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达到“吨粮市”标准,我市以及5个县(市、区)(东昌府区、莘县、冠县、阳谷、茌平)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瓜菜菌总产保持全省第一。8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是全省唯一实现全覆盖的市。
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259家。我市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蔬菜第一市”。
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33.4%。新型服务业态快速成长。
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年内实现“一照一码”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推行四证联办、先照后证,率先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行政权力清单》;在全国率先出台“行政权力清单目录管理办法”。
在全市正式推行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年内实现“一照一码”。市级审批事项由367项减少到96项,每年可为企业减负6000多万元。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5条意见,大力推行“零成本”创业、“零首付”注册、“零障碍”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4.9万户,比2012年增加10.5万户,年均增长31.5%。其中私营企业达到4.02万户,比2012年增加2.1万户,年均增长44.5%。
农村改革稳步实施。各县(市、区)建成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全市5286个村居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占涉农村总数的90.44%;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162.04万亩,占农户承包土地总面积的22.25%。
同时,聊城积极推进财税、医疗、事业单位分类等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责任编辑:李鸿杰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