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500元买来的“药品”不见效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谢晓丽 2015-06-03 14:00:00
近日,消费者孙先生听信一杂志上的介绍,购买了3500元的药品治疗自己的病,谁知服用后没有任何疗效。莘县消费者协会立即进行了调查,在查看了孙先生提供的药品后,经过与相关部门结合,确认这款药品其实是保健品。
本报聊城6月2日讯(记者 谢晓丽 通讯员 张连福) 近日,消费者孙先生听信一杂志上的介绍,购买了3500元的药品治疗自己的病,谁知服用后没有任何疗效。经消协和有关部门鉴定,孙先生购买的药品为保健品,并无治疗疾病的作用。老年消费者需谨慎购买。
2015年2月25日,莘县城区的老年消费者孙先生在没有订购的情况下收到了中国某健康指导中心寄来的一本杂志,在这本书中孙某看到有一款激活肾动力的广告,广告的疗效让他非常心动,于是就打电话联系,两名自称是张院长和刘教授的人接通了孙先生的电话,询问了孙先生的病情后,他们向孙先生推荐了一款药品,说可以治疗他的病。抱着试试的态度,孙先生订购了19盒,每盒里面有三小盒,共花费3500元。但是在吃了两盒后,根本没有任何效果,于是孙先生打电话进行询问。刘教授却告诉他可能不对症,对于这种情况他表示同情,但要退货的话,必须找张院长签字,张院长却说不能退。孙先生感觉上当受骗,无奈之下,孙先生于2015年4月28日将此事投诉到莘县消费者协会。
莘县消费者协会立即进行了调查,在查看了孙先生提供的药品后,经过与相关部门结合,确认这款药品其实是保健品。消协工作人员又积极与经营者电话联系,在不懈的沟通调解下,经营者最终答应为消费者退回剩余保健品的货款。近日,孙先生确认收到了经营者的汇款2000元,并对消协工作人员一再致谢。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做的界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解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危害的食品。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份或者标志性成份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份必须与标签、说明书一致。
聊城市消费者协会提醒老年朋友们:保健食品不同于药品,它的主要功能是调理,并无治疗疾病的作用,所以购买时需理性、谨慎,以防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李鸿杰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