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聊城山陕会馆书写二百年商业传奇

来源:大众网   作者:于潇潇   2014-10-28 08:39:00

关键词:山陕会馆;笙簧;商业环境;戏楼;第十届

10月27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记者在东昌湖乘船浏览了聊城山陕会馆风貌。董荣明 摄  10月27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记者在东昌湖乘船浏览了聊城山陕会馆风貌。

  10月27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记者在东昌湖乘船浏览了聊城山陕会馆风貌。董荣明 摄

  10月27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记者在东昌湖乘船浏览了聊城山陕会馆风貌。 

  大众网聊城10月27日讯(记者 于潇潇)曾经盛极一时的山陕客商,在山东境内多处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故事。如今,在运河名城聊城尚存一座“山陕会馆”,以它独有的巍峨和俏丽,向今天的人们诉说大运河畔曾经的热闹,诉说当年山陕客商聚得八方财源的盛景。10月27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记者在在东昌湖乘船浏览了聊城山陕会馆的风貌。

  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在外乡发财的山陕客商们,修建一座会馆,为了方便与同乡联络,慰解乡愁;为了炫耀成功,鼓噪声势;也为了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和睦乡里。这样的商业思维,在今天仍然盛行。

  “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门口的楹联字体雄浑,气魄宏大,让今人体会到昔日山陕客商富甲一方、志得意满的快意。

  演戏活动频繁而丰富,是山陕会馆的特色。走进会馆,过了戏台下的一道山门,便见华美的戏楼,戏楼门上大书“岑楼凝霞”,其意为戏楼虽小,但高可与彩霞相接,内饰华丽,好似彩霞一般。门两边各有一幅线雕石版画,左为松鹤,右为梅鹿。戏楼正面雕梁画柱,各种彩绘浓墨重彩。两边有一幅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万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庆升平。”楼顶造型奇特,白色葫芦顶,外檐向四隅伸出十个翼角,据说从上面看,整个戏台如一只展翅的凤凰,显示了古建筑的艺术匠心。

  馆内多处建筑体现山陕商客经商理念。商人讲求条理和高效率。会馆的后面的小楼是商人们的住处。左右各有一个小门,小门后面是上楼的楼梯。小门和楼梯非常窄,只容得一人通过。商人们勤俭节省,不把楼梯修得宽敞,省出更多的面积用于居住。

  楼梯很窄,所以右侧门上写着“登阶”,左侧门上写着“楼步”,无论上楼下楼,大家都遵循“靠右行走”的礼仪,上楼时从“登阶”上去,下楼时从“楼步”出来。讲礼仪、守秩序,这样才能减少内耗,效率才会更高。

  除此之外,会馆内还建有16通碑碣,碑文详细记载了山陕会馆历次维修建设和花费情况,碑阴还刻有各商号名称及其捐银数量,共2888家商号,最多的捐了1373两,最少的只捐了1分钱。1分钱也是心意,都是功德,一视同仁,全都刻在碑上。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作为聊城市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山陕会馆已成为聊城文化旅游、运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聊城展示古城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备受市民及游客欢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