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数百年官府旧地见证古城变迁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凌文秀   2014-10-09 13:45:00

关键词:西大街 博平 1983年 北京第二十五中学 古城区

1937年,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楼西大街旧县治之址。平原省聊城专员公署辖聊城、博平、茌平、东阿、阳谷、寿张、清平、堂邑、冠县、莘县、高唐和聊城城关区共12个县、区。闻名城区的“仓家公馆”位于楼西大街西段路北,这是清朝时一处仓姓官员宅第。

  楼西大街西首,摆放的几个大鼓吸引很多市民。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十一黄金周古城区开街,引来众多古城文化探秘者。根据古城区四条大街分别以“北食、南驿、西文、东商”的打造主题,楼西大街以文为主。这里曾是明、清两代的县衙所在地,民国时期的专员公署和县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聊城专区行政公署均设在本街,这条在历史上曾长期占据着聊城政治中心地位的大街,在岁月中见证着古城的沧桑变迁。

  曾是明清两代 县衙所在地

  沿光岳楼西行至二十一孔桥,这段约500米的路就是楼西大街。新建成的楼西大街处处彰显着“文”的气息:艺君轩,开收藏品投资之先河;景德镇瓷窑主题茶楼,彰显中国瓷文化魅力;贾新光艺术馆,接纳四方高士;光岳客栈,仿古风情,背包客的首选。 

  而历史上,楼西大街曾长期占据着聊城政治中心的地位。这里曾是明、清两代的县衙所在地,也建过民国时期的专员公署和县政府,新中国成立后的聊城专区行政公署也在这条街上。楼西大街还在施工中,但已初见雏形的府衙更是因此而建。 

  参与编纂《东昌老街巷》一书的孙元芳对楼西大街非常熟悉,他翻阅过众多史料。他提供的资料上显示着明、清两代县衙的情形。清宣统二年《聊城县志》记载:“县治在光岳楼西兴礼街……明洪武二年县丞蒋子昭建。天顺元年知县毛骥重修。刘广衡、罗洪彦并有记。万历十六年知县韩子廉添建礼贤馆。清朝乾隆三十三年知县夏玢重修二堂。嘉庆二年,科普通武重修大堂。”其中提到的“兴礼街”即楼西大街,也有的说是楼西大街的一部分。据宣统二年《聊城县志》载,县衙门前原有“兴礼坊”,街名由此而得。

  “吊关庙”彰显古城庙宇文化

  明清时期,城关大小路口都建有关帝庙,庙有大有小,形式各异。西口四角都有民居,关帝庙不好选址,不知哪位聪明人别出心裁,竟设计出一个“吊关庙”。庙为木制,约有一个立方大小,吊在路口西南角民房前。吊庙的绳子很长,可将庙拉上拉下。民国年间,一位卖菜的小贩每天来这里摆摊。早上放摊时把小庙放下来,放在自己的柜台上。傍晚收摊后,再把小庙拉起来。这座“吊庙”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毁坏。 

  1937年,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楼西大街旧县治之址。公署设专员一名,设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四科,范筑先为首任专员兼聊城县县长和第六区保安司令。

  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到了1949年8月,中共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决定新建平原省,组建平原省聊城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机关也驻楼西大街旧县治原址,由陶东岳、张新村先后出任专员。 

  平原省聊城专员公署辖聊城、博平、茌平、东阿、阳谷、寿张、清平、堂邑、冠县、莘县、高唐和聊城城关区共12个县、区。1952年11月平原省被裁撤后,更名为山东省聊城专区专员公署,专署机关长期驻在楼西大街县治原址,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迁出。

  商业贸易和服务业因政治中心而兴盛

  在明洪武年间光岳楼建成,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长达600年的岁月里,楼西大街的商业贸易因政而兴,与近运河商圈的楼东大街平分秋色,共同成为老东昌的商贸巨擘。孙元芳整理了大量现存资料文献和历史见证人的回忆,都印证了这一点。 

  清末民初时,高唐县望族郝家在楼西大街开设“文星当铺”,铺面近百米,颇为壮观。 

  在此街数十家饭店小吃店中,最有名的首推路南旧县衙对面偏东的“三德园”大饭店。“三德园”历史长、规模大、装饰精美,先是平房,后改建成二层楼房。饭店主人是南关街张保禄、张保福兄弟,招牌菜是“糖酥鲤鱼”、“清蒸鲤鱼”、“煎丸子”,在当时就已是传统名吃,备受赞誉,更有物美价廉、量大味全的“杂烩菜”,成为老百姓的可口菜、平民菜。“三德园”开业于1929年,到1946年12月底,王金祥率国民党残军逃跑前,将三德园楼房纵火焚毁,生意结束。经营期间,该店一直生意兴旺,成为聊城周边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大饭店。 

  此外,在“文星当铺”原址建起的“鲁西饭庄”及其毗邻的“宴宾楼”饭店也名噪一时。与饭店酒楼相区别的是,走市井路线的经济小吃也为楼西大街的繁荣增添许多光彩,比如“三德园”东邻的“薛家油饼”,西邻的“丁家呱嗒、馄饨”,文明街口路南的“西来兴”肉食,以及西口路北的孟家祖传灌汤包,都可谓远近闻名。 

  因近衙署便利,其他服务业也应运而生。距光岳楼不到百米的孟家茶楼、坐落在西口西路北的董家茶馆,都用甜美甘洌的西关水泡茶,曾是当时人们休闲小憩的好去处。此外,楼西大街文明街口路北有民国年间孙凤山开设的当时少有的西药房─—“万春堂”;距古楼不到五十米的路南有郭兆仁的真光照相馆、王筱岩的镶牙馆;紧靠古楼路南、路北有李玉亭、徐广月、尹兆平开设的旅店,皆生意兴隆、客源旺盛。

  仓家公馆曾见证仓氏百年家族史

  岁月不歇,世事变迁,楼西大街临街商贸店房随时代不断变换。居住在楼西大街的人家有的靠店铺经商、有的靠推车挑担出卖劳动力,有的应政府事务定居于此,还不乏从外地或乡间来此谋生者,可说是士农工商应有尽有。 

  闻名城区的“仓家公馆”位于楼西大街西段路北,这是清朝时一处仓姓官员宅第。公馆宅第阔大,鼎盛时大门额上高悬大匾,上书“德遗陶山”四个大字。“公馆”的先祖仓尔爽,是河南中牟县人,同治十年(1871)任馆陶县知县,曾率众修闸治水患,当地百姓称闸为“仓公闸”,并建碑颂仓公之德。仓尔爽主馆陶时,修文庙、办学校、清狱案,惠政颇多,为百姓所颂扬。 

  仓尔爽的儿子中有清朝四品官员,是仓家官阶最高的。仓尔爽的孙辈中有仓孝文(字叔信)、仓孝成(字季明),都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担任过小学校长。孝文、孝成系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他们的堂叔伯兄弟仓孝和成就甚笃而成为近代仓家代表人物。 

  仓孝和(1923—1984),1943年参加革命,1945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化学系,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南方局平津学委职青支部副书记、书记,对北平和平解放做出过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第二十五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等职,1983年任北京师范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教育必须先行》,《自然科学史简编》。其传记收入《中国现代教育家传》、《新中国北京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仓孝文之长子仓友仁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在器乐演奏上颇有造诣,友仁之女现定居美国,年届古稀的友仁来往于中、美两国间,享晚年之乐。友仁之弟友礼、友廉亦从事艺术工作,擅长器乐,在当地小有名气。仓家其他后人及亲眷如仓有馨、仓有珠等也多有在教育部门供职者,楼西仓家堪称书香门第,文教世家。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