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聊城第四批非遗项目通过公示期,“曹植传说”备受瞩目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凌文秀   2014-08-05 14:30:00

关键词:义愤填胸 散药 闻梵 渔姑庙 跳丸

聊城第四批非遗项目通过公示期,9个传说项目中,“曹植传说”备受瞩目,曹植创立中国佛教音乐、被誉为中国杂技艺术创始人,而曹植与渔姑娘娘的传说,更是充满了浪漫气息。还利用节假日,开展祭祀、庙会、杂技比赛等文娱活动扩大鱼山景区知名度,使曹植传说更加深入人心。

  他曾是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魏国贵公子,却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9年,他迁徙到东阿,被封东阿王,后于232年又到了河南的封地。他是被南朝刘宋文学家谢灵运誉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曹植。

  聊城第四批非遗项目通过公示期,9个传说项目中,“曹植传说”备受瞩目,曹植创立中国佛教音乐、被誉为中国杂技艺术创始人,而曹植与渔姑娘娘的传说,更是充满了浪漫气息。

  传说一>> 登鱼山后首创中国佛教音乐

  登鱼山而上,在鱼山西侧,有一处石壁刻着“闻梵”两个朱红大字,相传这里就是曹植当年闻听梵乐的地方。在“闻梵”处的下方,有一石洞,名曰“梵音洞”,据说曹植听到的梵乐就是从这个洞中传出来的。而《东阿县志》也把曹植“鱼山闻梵”列为“东阿八景”之一。

  相传有一天,曹植一如往常登顶鱼山,想借诗酒排解心中的苦闷,一时没想出佳句,就更郁闷。忽然,一阵美妙的乐曲隐隐传来,仔细听来竟是鼓乐管弦之声,再细听乐曲竟是传自空中,原来这是一种梵呗之音(西方佛教音乐)。只听那鼓乐管弦之音越来越清晰,抑扬顿挫,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委婉轻柔,把曹植听得如痴如醉。蓦的,曹植便随着梵呗之音,闻梵吟就出了那首著名诗篇《杂诗》之六,同时他还把听到的梵乐记下来,后期更是删治了《太子瑞应本起经》中的经文,将经文融入音乐之中,从此开启了佛曲华化的趋势。

  在曹植墓前的石碑林中,有众多日本宗教人士留下来的石碑。据说,曹植闻听的梵乐后来向东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因此曹植也被誉为日本佛乐的鼻祖。每年日本宗教界都有大批人士前往鱼山参拜曹植,并在墓前演奏曹植当年创作的梵乐。

  传说二>> 被称为中国杂技艺术创始人

  曹植不仅有着“独占八斗”的诗才,有着参透佛乐的悟性,同时他还是一位矫健潇洒的杂技艺术家,亦被称为中国杂技艺术的创始人。不光史书中有记载,东阿更流传着的他和杂技的故事。

  一天,曹植在东阿的一个小镇,看到一位红衣少女在表演跳丸跳剑。五彩术球和银光闪闪的宝剑轮番抛向空中,少女在剑和球下面闪跃腾挪,球和剑越抛越快……这时曹植纵身跃入场中,拔剑同那少女对跳起来。那球和剑变成了神梭一高一低在她与曹植之间来回飞旋。

  跳得正起劲,一个仆从模样的汉子在发号施令:“且住!刘大官人有请,叫姑娘宴前助兴!”红衣少女立刻被吓得小脸蜡黄。原来这刘大官人是本地豪强,见红衣少女色艺双绝,就想占为己有。曹植义愤填胸,对那个仆从说,“回去禀告你家官人,就说东阿王曹子建在此,叫他另找别人吧!”恶奴也灰溜溜地走了。

  曹植一向喜欢杂技马术,见自己的封地有如此水平高超的艺人更是欢喜,这么优秀的艺人绝不能任恶人蹂躏,杂技马术也应该继续繁荣发展。于是,他多次组织杂技艺人进行汇演,当时汇集了东阿一带所有的杂技精英,除了众艺人登台献艺以外,曹植也登场表演了走马斗狗、跳丸跳剑等节目,赢得黎民赞扬。

  曹植对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1951年在曹植墓出土的一枚花石球,据有关人士考证,就是曹植生前“跳丸”的道具。

  传说三>> 玉皇大帝义女渔姑救治曹植

  相传曹植刚到东阿时,苦闷消沉病倒了。求医无望时,一天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叩响了王府的大门。姑娘年纪约有十七八岁,头挽云髻,身着罗衫,体态轻盈,飘飘若仙,她身后背着一只精巧别致的草筐。姑娘看了曹植后说,“王爷病情并不太重,只是气火郁结所致”,并从背后草筐里拿出一包散药交给曹植的家人。曹植服药后不久,苏醒过来。感念姑娘的救命之恩,遂吩咐下人备下酒饭款待姑娘。交谈中,曹植得知姑娘名叫渔姑,住在鱼山之上,广通琴棋书画,吹歌弹唱。

  渔姑走后,曹植病体很快康复,施展才智,潜心政务,不到两年,把贫瘠衰败的东阿领地治理成了一个强盛的富庶之乡。然后,曹植开始思念渔姑,就到鱼山脚下寻找。鱼山脚下的村民却说,这里没有叫渔姑的姑娘,只是山顶有座渔姑庙,供奉着渔姑娘娘。曹植在山顶见到一座雕梁画栋,建筑别致的庙宇。庙门之上,悬有醒目的“渔姑庙”的匾额,进得殿门,正中立着一尊塑像,和两年前为他治病的渔姑一模一样。

  曹植听山下村中老人们讲,这位渔姑姑娘是玉皇大帝的义女,掌管着天下鱼族,每年桃花汛期,四海江河的鱼儿便成群结队地顺着河水到鱼山朝拜渔姑。后来,渔姑被召回了天庭。人们为了怀念她,便在山顶建起渔姑庙。曹植为报答渔姑娘娘的救命之恩,重修了庙宇,又挂了金身。曹植还在庙院附近的羊茂台上,盖了几间茅草房,经常住在这里读书写诗,希望能再见到渔姑。

  传承:与历史、文化遗址同时保护

  上世纪80年代,鱼山曹植墓被认定为曹植真正的安息地。引来众多游客参观游览,而每一次重要来访接待,都少不了一位当地的农民作讲解员,他就是东阿鱼山村的房义训。房义训老人的祖辈就参与保护墓区文物,在清光绪年间的一通功德碑上,其祖上有三人位列其中。房义训义务看护曹植墓及相关文物20多年。

  继房义训老人义务看墓20余年后,以刘玉新为代表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对曹植进行专门的研究探索。刘玉新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国际国内大型学术活动10余次,陆续编写出版了与鱼山、曹植有关的十几部书稿,其中《鱼山曹植墓》还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受到广泛的好评,《曹植与佛教音乐研究》更是被列入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现如今,曹植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主要由鱼山曹植墓风景区管理处主任王宪华担任,组织了大小活动十余次,如鱼山新年庙会、清明祭祀、鱼山文化艺术节等,通过活动的形式传承曹植文化、曹植传说。

  记者从东阿文广新旅局获悉,当地文化旅游部门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全面保护有关曹植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址以及相关文物作品等。还利用节假日,开展祭祀、庙会、杂技比赛等文娱活动扩大鱼山景区知名度,使曹植传说更加深入人心。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