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禁供鱼翅燕窝如何令行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
-
山东不明飞行物 多个不明物体犹
据网友观测,山东天空出现多个不明飞行物,画面中,两个...
-
湖北确认嫖娼视频当事人为高院
自7日起,网上开始流传一段视频《网爆湖北法院院长张军...
聊城有23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来源:聊城晚报 作者:王桢 2014-04-08 07:58:00
《山东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后,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应当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内设置应急物资供应点,保障避难人员的帐篷、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需要。
《山东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明确提出,我省将依托体育馆、学校校舍等建筑,探索建设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据悉,目前,全市按照“统一规划 因地制宜 平震结合”的原则,我市已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达23处,有效面积170万平方米,在震时可疏散安置避难人口84万人。
新规
我省将试点建设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办法》规定,开展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试点。依托体育馆、学校校舍等建筑,探索建设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赠、资助等形式参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启用后,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应当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内设置应急物资供应点,保障避难人员的帐篷、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需要。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后,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应当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内设置应急物资供应点,保障避难人员的帐篷、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需要。
同时,《办法》也明确了相关责任。对不执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决定或因管理不当,致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或者给予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市地震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位于华北地震区华北平原地震带,辖区内断裂发育,聊考断裂、沧东断裂等多条断裂穿过我市,所处的冀鲁豫交界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具备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历史上发生在我市境内的较大地震包括1502年10月27日莘县观城6.5级地震和1654年朝城5.5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等财产损失。另外,周边地区发生大地震同样会给我市造成严重地震灾害。1668年郯城发生8.5级地震,尽管距聊城有300公里左右,据地方志记载,聊城民房仍倒塌过半。
现状
聊城城区建有三处大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会产生大量需要疏散和避难的群众。因此,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既是各级政府的要求,也是我市客观现实的需要,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目前,聊城城区共建有三处大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别是湖滨公园、人民广场及体育公园,均于2012年9月底挂牌成立。场址有效面积总共达到62万平方米,在震时可疏散安置避难人口31万人。
据悉,聊城体育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体育场规划建设初期,将抗震设防标准在场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档设防(Ⅷ度),保证了其良好的抗震性能,符合应急避难场所标准要求,震时可在室内安置大量避难人员,聊城体育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目前我省功能齐全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全省两家按照Ⅰ类标准建设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中,我市就有聊城体育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处,。
此外,各县(市、区)也有自己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临清市有大众公园、市银河广场、市民政局广场,龙运桥广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冠县有清泉河广场、金冠广场、武训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莘县有顺河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阳谷县有红星广场、中心广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东阿县有东阿广场、喜鹊广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茌平县有人民广场、县文体中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高唐县有金诚广场、文化广场、纪念广场、政协广场、森林公园、新河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要求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具有相应配套设施
市地震局工作人员表示,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挂牌时,都会要求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划定具体功能区域,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GB 21734-2008)规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三类:
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综合配套设施设置,可安置受助人员30天以上。目前,聊城市体育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有应急指挥管理设施、应急篷宿区设施、应急厕所、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垃圾储存设施、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停车场等,基本达到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
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一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到30天。聊城市人民广场、聊城市湖滨公园达到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
Ⅲ类地震应急避难所应具备基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以内。
市地震局工作人员介绍,在避难所的选取上,应体现应急、分散、集中、有序的要求,距居民区直线距离2000米以内,步行5-20分钟即可到达,方便市民在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能够安全、迅速到达避难场所。同时,应远离高大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地下断层等危险场地,选择地势平坦、容易搭建帐篷的地方进行建设。这些场所平时具有休闲、娱乐、健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在发生地震、战争等突发性灾害事件时发挥避难场所的功能。建设时考虑了多种灾害,如战争、地震、火灾、洪涝等情况下的应急避难,尽量做到功能完备。
问题
很多市民不知我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地址
3日上午,在东昌西路,记者随机采访过往市民,发现部分市民并不知道我市建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部分市民表示,只知道市里应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但是不知道具体位置。只有少数市民知道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体位置。
市地震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中,都设置了相应标识牌,但仍有部分市民对此缺乏了解。有些居民不知晓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地点及相关标识,不了解一旦发生地震该如何疏散避难。
为更好抗震,以后计划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城市规划,在规划建设时,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分布、环境等因素,整合资源、分类分级、合理布局、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将更多的场地合理规划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包括建立应急避难场所指挥机构,制定紧急疏散路线、安置的工作程序,明确场地内功能设置等,保证地震应急避难工作有条不紊。建立健全应急避难场所管理规定,注重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的完善,加强场所应急设备、设施等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障应急避难场所日常运转与应急使用。
此外,还应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疏散演练。充分利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使其成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前沿阵地,让普通居民清楚所在区域避难场所的位置及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避难方法。结合机关、学校、社区适时组织居民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做到紧急情况下心中有数,平稳应对,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