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春节临近,傅伦为东屯村70岁以上老人、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发放食用油、大米和面粉等慰问品,并为他们送去新春祝福,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扑下身子,沉下心思,访民情听民声
回想起最初来到东屯村的时候,他依然深有感触。尽管做好了思想准备,但经过实地走访后,他才知道想象与实际的差距。当他走在东屯村坑洼不平的土路上,看到路旁破旧的房屋,十几个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困难户,村里300多亩基本没有收成的碱洼板结地时,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从今天起,东屯村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他们要让这个‘家’更殷实温暖。”他暗下决心,绝不辜负全院干警和家人的重托,竭尽所能为东屯村老百姓多办实事,把件件难事当作自家事来办,造福东屯村民。
在东屯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就是他的家。上任伊始,他就把群众的期盼和愿望当作他努力工作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以此作为座右铭制作了一块牌子悬挂在他的院子里。一开始,他对进村工作最担心的事,就是村干部不配合,老百姓不信任,真实情况摸不上来,想干点事无从下手。为了掌握东屯村的真实情况,他从第一天入村起,白天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产业发展情况,晚上,到村民家中面对面沟通,征求群众意见。近20天的时间,走遍了东屯村的家家户户,走访困难户、党员群众千余人次,召开40多次村“两委”干部会,7次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全面了解了东屯村的组织状况、经济状况、人员状况、生活状况和民风状况,摸清了东屯村“一薄二差三难”的现状。“一薄”是底子薄,村里没有任何集体收入,副业发展项目空白;“二差”是农业基础条件差,村务基础管理差。全村611.36亩土地中,有300多亩碱洼板结地,村党支部没有凝聚力,村里没有组织活动场所和办公设施,20多年没有召开过民主生活会,村两委没有相应的村规村纪;“三难”是没有村村通公路,村民出行难;生活基本用电得不到保障,村民用电难;用柴油机抽水灌溉,成本高导致灌溉难。
掌握这些情况后,他邀请许营镇党委领导干部利用晚上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学习党的章程,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了“抓基础建设管民生、抓组织建设管根本、抓制度建设管长远”的方案,并及时向院党组汇报,得到了党组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傅书记对村情的了解,比我们土生土长的村干部都全面。近二个月在村里串的门,比他们个别村干部这几年都多。”东屯村村委委员周广阔感慨地说。“这个干部不是来‘镀金的’也不是‘走形式来的’。”“他是动真格的,真来和咱老百姓交心的!”短时间里,村里人对他印象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看他的眼神也由冷漠变得热情起来。
图3:傅伦走访慰问低保户周长全,他每月领低保金1200元,经多方协调,给他办理了五保户,每月领2500元。
正村风,解民忧,交心管小事
一手抓党建,一手促脱贫。只有党组织战斗力强了,村风正了,老百姓才能信任你。在调查走访中得知,东屯村有7名党员,由于平时组织生活开展不够经常,支部凝聚力不强,党建工作基本流于形式。群众迫切希望有个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火车头”。针对这种情况,他果断地走出了第一步棋:标本兼治,关键治本。他多方协调资金,装修了村委会,添置了办公设施、电教设备,解决了村“两委”办公难题。随后,利用晚上他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通过多次商讨,建立健全了民主生活会制度、村民自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五有”入手,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同时,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加强学习,2013年11月份以来,他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发放学习材料、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掀起全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让群众看到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一年来,党支部的工作逐渐走上了快车道,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也高了。
要想村子和谐,还要处理好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周韩氏四个儿子因赡养纠纷闹得沸沸扬扬,因赡养老人问题起了纷争,在村内影响很坏,因是家务事,以前没人愿意管,他带领村干部多方做工作,把他们一家人请到办公室,一个屋里一个,分开正在气头上的四个孩子,分头听委屈、聊想法,最后达成了圆满的赡养协议,还有周传生、张东江因宅基纠纷,拿着民国时期的地契到省市上访案,他带领村两委的同志先后多次到两家进行调解,并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圆满解决了两家的矛盾纠纷。现在党支部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另外他参与主持村里的所有红白喜事。现在村民只要有矛盾,有事都愿意找党员、找支部、找傅书记,找“老傅”拉几句,拉近了干群关系,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任职以来,东屯村在省、市、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工作检查中,都名列前茅。
图4:傅伦经常深入困难户张东全家中,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躬下身子,捋起袖子,甩开膀子,尽心办实事
和村民的隔阂消除了,村里的情况也了然于胸,接下来是要把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解决几个。要想富,先修路。他刚到东屯村时,村里的街道由于长期无人整修,坑坑洼洼, 给本村及邻村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不下雨的时候,出门一身土,下了雨之后,到处都是积水,出也出不去,进也进不来,他们买个东西非常不方便。”说起村里以前的路况,一位村民愁眉不展。于是,他就把修路定为了进村后办的第一件实事。经过与村两委、村民代表多次会议研究,确立了修建方案,方案确立后,立即出现了两大难题:一是资金筹措难;二是道路取直难。他马上与镇领导及院党组联系汇报,经多方协商,同时借助院党组的帮扶政策,今年5月份,获得扶持资金230万元,也得到了许营镇政府的一致肯定和支持。针对道路取直问题,他同村干部一同入户做工作,讲实际、摆道理,细心做群众工作,全力解决群众困难,也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而为了确保修建质量,以及能在雨季到来之前通车,他迅速组织启动了东屯村道路修建工程,并坚守在施工现场,吃住在村里,村里群众无不称赞他是“真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好书记。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条长3200余米的公路终于建成了。道路竣工通车的那天,成了全体村民的一件大喜事,有的家里放起了鞭炮,跟过年似的!
随后,他带领党员干部着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他联系有关部门专业人员,实地考察变压器、线路布局、用电负荷等方面的问题,协调资金120万元用于电网升级改造,仅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施工,让村民度过了第一个凉爽的夏天。“村里换了新的大功率变压器,这回家里的电器就能派上用场了,这都要感谢傅书记啊!”东屯村的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新安变压器,解决了村里十几年用电紧张问题,并且没让村民交一分钱,傅书记和村干部真是为百姓做实事啊,真不简单!”这是他挂职东屯村“第一书记”以来,为村民办的第一件事,解决了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用电紧张问题,也为村两委班子树立了崭新形象。
接着,他协调争取资金46余万元,将全村15眼机井和3000余米沟渠全部改造为用电排灌,每年为群众节约灌溉费用9万余元。他在走访时发现群众还是使用传统的压水井,水质差,不利于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从院党组申请资金5万余元为全村群众安装自来水,让415名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提高了群众用水水质,方便了群众生活,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 “‘第一书记’帮俺喝上自来水,好事办到了俺的心坎上了。”村民们高兴地说。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资金10万元,建设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配备了20套健身器材和3万多元的农家书屋,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体活动场所,村民在闲暇时间也不再无所事事,而是自发地聚集到书屋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农业科技知识。茶余饭后,村民还组织起来,在文化广场上跳舞、扭秧歌,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图5:傅伦协调资金120万元用于电网升级改造,仅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施工,让村民度过了第一个凉爽的夏天。
惠民生,暖民心,心系孩子疾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过走访,他了解到东屯村和附近村庄的孩子们去绣衣集小学上学的道路还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面凹凸不平,弄不好孩子们还经常把车陷在泥里。”,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经过多方奔走,他争取了修路专项补贴资金22万元,在高新区管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200余万元铺设2100余米的道路,目前三分之二已经竣工通车,(由于天气原因,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剩余的明年开春再施工),彻底解决了他村42名孩子和附近村庄孩子上学行路难的问题。并对绣衣集小学校门口至路之间的600余平方米侧道进行了硬化,既方便了家长接送学生时停放自行车,又解决了校门口拥堵问题。另外,他还争取了10余万元,准备为新修的公路安装40盏路灯,照亮孩子的求学之路。
2013年11月份,在与许营联校新任校长刘其华谈心时,他了解到绣衣集小学电压偏低导致无法正常开展教学,由于学校资金紧张,一直没有安装变压器。他多次到学校了解用电和学校发展情况,发现绣衣集小学与学校所在地的汪庄村共用一个变压器。由于线路较远电压偏低,各教室配置的空调无法正常使用,学校电脑经常自动关机无法进行正常的网络教学,学校配备的直饮机多次因电压低烧坏而无法保证学生饮水。冬季来临,学生无法用空调取暖,直饮机也成了摆设。孩子们的冷暖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他多方联系,取得了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12月份,他为绣衣集小学争取到资金10万元,为学校安装变压器,彻底解决了学校的用电问题,保障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图6:2014年1月24日上午,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许营联校绣衣集小学的教师把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聊城市人民检察院,以表达对该院和“第一书记”傅伦的感谢。
授人以渔,带领群众致富
村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有了路,就打通了联系外界的渠道。如何带领群众致富的问题摆在了面前。他认为,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解放思想是关键。于是他先后多次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等外出学习考察。去年5月,他和村两委干部带领30余户40多位村民到许营镇绣衣集村及茌平县乐平镇参观土地流转和葡萄种植情况;去年元旦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共24人到齐河3个乡镇、6个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学习科技种植先进经验。今年5月份又组织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到东昌府区沙镇大常村、侯家村参观学习科技种植养殖和新农村建设。通过学习考察,群众思想解放了,眼界开阔了。
截至目前,全村种植大棚葡萄、西瓜共70亩,预计2013年每亩收益2至3万元,初步形成规模化种植。发展养殖户6户,预计每户收入3-5万元。他协调农业科技推广资金10万元,其中5万元用于建设蔬菜示范大棚一个,采用有偿租用的方式,由村民经营,租金归村集体;剩余5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搞高效种植、养殖等。近期,又引导一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投资20余万元兴建了一处高效种植、养殖垂钓基地,预计每亩收入近万元。
不忘困难户,贴心办好事
困难群众是他的牵挂。2012年刚开展工作不久,正赶上雨季,由于村里有300余亩涝洼地,个别村民房屋年久失修,每次下雨都让他寝食不安,每一次下雨他坚持到困难户家查看、到洼地组织群众抗灾自救。“五保”特困户周长印、周长田还居住在漏雨的房子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向院党组汇报,在汇报工作途中老父亲打电话告知他,他的亲娘姨去世了。因为工作紧迫,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先安排完工作后再去吊唁老人家。聊城市检察院检察长王学军听取他的汇报后,要求急事急办,当即决定由市检察院出资近万元,为“五保”特困户修缮房屋。2012年10月,王学军检察长带领市检察院班子全体成员,到东屯村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013年春节前,院党组号召全体县级以上干部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捐助资金11000元,买了新棉袄和生活用品等,集体对所有孤寡老人和困难户进行慰问,让他们过上了一个祥和、幸福、温暖的春节。
2013年麦收前,他发现群众去麦田都要绕道村头的河,为了方便群众生产,他们出资1.2万元修建了一座富民桥,三夏期间,考虑到需要抢时间收割,及时耕种;他们利用广播及时向村民播报天气情况。2013年“7.26” “8.12”特大暴雨期间,他挨家挨户到村民家走访,发现孤寡老人周长印、张东泉等几户困难户房屋倒塌,他立即向市院党组和镇党委政府领导进行了汇报,和民政所所长进行了实地查看,对受灾户进行了妥善安置,其中一户,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动员工作,妥善安排到了镇敬老院,并且他们已经向有关部门申请救灾和乡村敬老院建设资金30万元,准备建设一所乡村敬老院,目前已争取了6万,准备明年开春施工。
把群众放在心上,就要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村里有一个困难户叫周广文,他媳妇和人家跑了,儿子由于车祸压迫脑神经,整天躺在床上,孤寡的大哥还需要他照顾,爷三个相依为命,面对这种情况,他多次找他们谈心,给他们讲党的好政策,帮助他减轻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不幸地是,去年秋后他年迈多病的大哥去世了。在民政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他组织村干部按当地风俗送走了他老人家,现在他侄子生斌经过康复锻炼,慢慢地开始下床、开始说说笑笑干点小活了,有时爷俩一块养羊放羊,他们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上有一个聋哑人周生泉,家庭生活困难,他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协调民政部门,为他家申请了农村低保救助金,解决了其基本生活问题,他还自掏腰包花了1600元给他买了一张床,他一家人感动地掉下了眼泪。
常和老百姓打交道,要吃得下委屈。村民周长全原来是低保户,每月领低保金1200元,他多方协调,给他办理了五保户,每月领2500元,可是低保金每季度领一次,五保户每半年领一次,周长全家属到处说“这是给办的什么好事啊?原来一年领四回,现在一年才领两回。”一次他微笑着对她说:“大娘这是党和政府照顾你们,给你们多发了一半的钱,让你们过得更好,咱要感谢党和政府啊!”这件事,当时他心里确实感觉有点酸,但是他没有感到委屈,大娘她年龄大了,只要他们真的对他们好,群众自然会慢慢理解的,自然会感觉到这是党的温暖的。
他忘不了,一天早晨5点多,在修路的现场,亢老太太从附近经过时大声喊他:“孩子,你没吃饭吧?他去给你做饭去”,他给大娘说他吃过了,其实他到了快9点才回到办公室泡方便面吃。他忘不了,邻居大哥大嫂也经常叫他去他们家吃饭,好多村民见到就说:“傅书记,喊你这么多次了,去我那里吧!”他们还时常问寒问暖,给他送来自家种的蔬菜。村民、学校都纷纷给他送来锦旗,虽然他都按照严肃纪律、塑造良好形象的要求一一婉言谢绝了,但他深深感受到东屯村老百姓已把他当成了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