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实名公开举报能否成为反腐新“利器”?

来源:新华网   作者:华春雨、隋笑飞、黄小希、崔静、贾楠   2013-08-09 08:55:00

关键词:实名举报 利器 新媒体 刘铁男 高速公路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题 8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因严重违法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刘铁男被媒体人实名公开举报,成为党的十八大之后首个被中央纪委立案调查并宣布“双开”的省部级官员。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题 8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因严重违法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刘铁男被媒体人实名公开举报,成为党的十八大之后首个被中央纪委立案调查并宣布“双开”的省部级官员。

  “刘铁男案是通过实名公开举报渠道使腐败分子得到惩处的一个成功案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淑真说,随着群众参与反腐热情的高涨,微博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实名举报在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2012年12月6日,《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实名举报刘铁男与商人倪日涛“官商勾结”,此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5个多月后,中央纪委对外透露,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随后,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证实,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已经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

  刘铁男并不是唯一受到实名举报的官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被实名举报为标志,从中央到地方,一批官员进入了被实名举报的名单:中央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黑龙江省双城市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孙德江……

  群众举报是治理腐败的重要渠道。来自中央纪委的数字显示,2012年立案的案件中,案件线索来源于信访举报的占41.8%。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纪检监察机关提倡实名举报,凡是实名举报的,优先办理,及时回复。

  “与以往的实名举报方式不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名举报更多地借助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力量,直接向社会公开举报的内容。”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这样的现象之所以增多,是因为中央展现出反腐的坚定决心,并严肃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大大提振了公众对于反腐的信心。

  越来越多的举报人实名举报腐败官员,并通过网络等平台向社会公开。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相关部门也越来越多地主动予以回应,及时向社会通报案件调查进展和查处情况。这也成为党的十八大后反腐斗争的一个新气象。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认为,不管是刘铁男还是衣俊卿、雷政富,实名举报大多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这样的示范效应也推动实名公开举报的情况明显增多。

  实名公开举报——社会高度关注——相关部门积极回应……马怀德认为,举报人将身份公之于众,意味着要承担诬告、侮辱、诽谤等行为可能招致的舆论批评甚至法律责任,使举报“误伤好人”的概率降低。同时,对于举报人而言,公开身份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58.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支持实名举报,47.8%的受访者确信实名举报对于反腐败的作用很大。但同时,只有15.8%的受访者表示,得知腐败信息后自己一定会进行实名举报。

  “只有举报人相信党和政府能为其做主,才敢实名举报。”李成言说,当前要加强从法律上给予实名举报以保护,让实名举报具有更强的合法性。同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举报人保护制度,包括对有重大贡献的举报者给予奖励。

  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健全腐败案件揭露、查处机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完善保护证人、举报人制度。

  今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向社会公开了信访举报的流程,各大网络媒体设立了“网络监督专区”接受举报……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拓宽渠道鼓励实名举报。

  “这好比走山路,如果高速公路畅通,不会有人愿意涉险。”周淑真说,鼓励“实名举报”释放的信号就是让反腐的“高速公路”畅通,引导公众在法律和理性的框架内参与反腐。

  在肯定实名举报积极作用的同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也提醒,对于存在恶意中伤或者诽谤的举报人,要及时给予查处,划清举报和诽谤造谣等行为之间的界限。

  腐败不除,国无宁日。但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专家认为,推动反腐斗争更加深入开展,还需要多种力量合作,尤其是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反腐败斗争要“惩防结合”,在“防”字上大做文章,实现从被动反腐到主动防腐的转变。

  对此,有人形象地比喻,惩治腐败,不是干部掉进坑里,我们把他抓起来,而是在他掉进去之前,把坑填平。

  (参与采写记者:华春雨、隋笑飞、黄小希、崔静、贾楠)

    【原标题:实名公开举报能否成为反腐新“利器”?】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