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防不胜"房"--"中国式离婚"如何收场?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展鹏   2013-04-19 07:24:00

  新华网南京4月18日电(记者张展鹏)今年3月南京登记离婚数达4684对,是去年同期的2.4倍。

  据南京市民政局分析,除了社会宽容度更高、年轻人个性更强等因素,规避购房政策也是重要原因,于是出现了“笑笑嘻嘻来离婚、欢欢喜喜牵手去”的景象。

  其他城市也有类似场景,“中国式离婚”愈演愈烈。“新国五条”出台后,很多人找到应对之道——“婚”招。

  此类招数的“ISO流程”如下:夫妻把住房归属一方名下、离婚使另一方变为无房户、无房户买房规避限购并享受首付及贷款优惠、拿到房产证后再复婚。网络上随之出现新版的“结婚誓词”:你愿意娶这个女人吗?爱她、忠诚于她,即使你们因为买卖二手房而暂时离婚……

  20年前为分房子假结婚,20年后为买房子假离婚,同一个梦想,不同的证书。在利益面前,经济逻辑代替了道德逻辑,忠于婚姻、家庭的传统道德渐行渐远。道德底线降低带来多重弊端,不乏一些人“假戏真做”,让另一方“赔了夫人又折房”。

  “中国式离婚”如何收场?仅仅反思对婚姻的态度显然不够。毕竟除了真正的投机者,一些民众出于无奈才和政府“博弈”——个体力量无法对抗调控政策,只能用投机方式来减少损失。因此在制定政策之前,要考虑其可能对道德观念和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多一些论证、听证、试点;出台之后留出观察期,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及时进行修正。

  前不久上海闵行民政局打出了“房市有风险 离婚需谨慎”的大幅警示牌。或许,警示牌还应写一条:离婚有风险,政策需谨慎,希望以后再有新政策出台时,考虑得周全一些,不要再逼得人出“婚”招。

张元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