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界人士呼吁:警惕大学生创业运动化倾向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赵秀红 2015-07-28 08:32:00
“我们今天的创业服务有点运动倾向,要避免运动化。郭延生前不久去美国学习,他发现都是创业公司派一个代表在创客空间里跟投资人见面,或者学习其他创业者,公司并不在创客空间里。
“我们今天的创业服务有点运动倾向,要避免运动化。”用友集团高级副总裁兼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郭延生,7月25日在该企业举办的校企对接会上,表达了他对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冷思考。
郭延生认为,从国际上来看,国际经济增长总体没有出现“春天”的迹象,过去靠一个新的技术拉动快速工业革命,现在看来没有原来那么容易。现在全世界都在鼓励创业,中国创新创业也处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真正的创业好时候。国家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地方在扶持,“我发现中央的政策从来没有这样快速得到响应与推动,因为地方财政有压力,而创新创业是个新的增长点”。
郭延生前不久去美国学习,他发现都是创业公司派一个代表在创客空间里跟投资人见面,或者学习其他创业者,公司并不在创客空间里。中国的企业蜂拥而至去学习,只是用一个新名词、新概念,模仿了这种模式。高校也在行动,很多高校都在做创业教育,做众创空间,做科技园。很多人也在离职创业、辍学创业,显然这就是“双创”热的表现。
“创业艰难感叹多,我们应该做点冷思考。”郭延生认为,我们今天的创业服务有点运动化倾向。因为创业空间最容易规模化复制,一窝蜂地模仿,并没有什么特色。“因为你都没想明白,到底区域经济是什么,什么领域创业更容易成功。比如,在美国波士顿和华盛顿之间,创业公司多跟医药有关;在休斯敦附近,跟航天有关;在硅谷,跟IT和高科技有关,因为它跟区域经济紧密相连,是有创业氛围的”。
郭延生还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创业大赛风起云涌,政府、学校、企业都在搞,可创业大赛之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情况怎么样?郭延生总结了“三个不”:“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创业,大赛优胜者不等于创业成功者,创业教育绝对不是创业课程教学。举个例子说,老师没做过销售,营销推广绝不是课堂能教出来的”。
在郭延生看来,创业能力教育并不是教育界的长项,这需要与产业界一起联合来做,包括如何组建团队,团队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最合适,怎么样才能做好营销推广。政府要做的更多是给方向和目标,并通过立法鼓励创业,更多地在政策和资源上给予支持。(记者 赵秀红)“
责任编辑:郭显彪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