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大女神黄灿灿爆红 或即将为《
日前,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组将各大高校校花请去现...
-
中国最性感的白手起家女老板
胡敏珊(Christie ),香港香梦地集团(Charmonde Group)总...
-
住建部长的话不可信房价不降
谈及“国五条”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
作弊砸手机 治标难治本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2013-10-10 15:07:00
因对学生违纪手机公开销毁,河南渑池高级中学被推至舆论漩涡。
在校方看来,这实属无奈之举。尽管三令五申,“携带手机进考场”依然屡禁不止,助长作弊风气,学校为维护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出此“下策”以儆效尤,也是迫不得已。但这样的良苦用心,却不免引来公众质疑。且不论在法律上学校并无自行销毁学生手机的权力,单从教育的角度,用如此过激的方式警示学生,恐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学校杜绝作弊理所应当,关键在于怎么管?事实上,作弊与反作弊的拉锯战,自古有之。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作弊考生把四书五经誊抄在文具或小书上,藏于衣袜中带入考场。而对作弊的惩罚,也极其严厉,唐朝考试设有兵卫,至清朝则首开“科场作弊者死”的先例,惩罚之严,可谓极矣。
然而,禁之者不已,作弊者仍前赴后继。从古时文具到今日手机,尽管形式不一,但都是在作弊的技术层面上想方设法。而反作弊的一方,或是禁止携带,或是砸毁手机,也都是在技术层面上针锋相对。双方在技术层面的左右互搏,难免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困境。即便能够奏效一时,又如何能消除考生的侥幸心理?
心魔不除,总会有人铤而走险。所以,教育者可能还得多花心思——多些耐心,费点苦心,拿出恒心。用了心思,才有走出困境的希望。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10日 12 版)
责任编辑:刘彦芬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