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大女神黄灿灿爆红 或即将为《
日前,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组将各大高校校花请去现...
-
中国最性感的白手起家女老板
胡敏珊(Christie ),香港香梦地集团(Charmonde Group)总...
-
住建部长的话不可信房价不降
谈及“国五条”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
诺奖物理奖产双黄蛋 “上帝粒子”摘桂冠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2013-10-09 11:35:00
彼得·希格斯。(资料图片)
弗朗索瓦·恩格勒。(资料图片)
“上帝粒子”理论模型。(资料图片)
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资料图片)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彼得·W·希格斯(Peter W. Higgs) 和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以表彰他们对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所做的预测。
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也是解释物质质量之谜的最重要粒子。恩格勒今年81岁,希格斯84岁,两人1964年各自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理论。
1964年,恩格勒和罗伯特·布绕特(已故)共同提出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同年,彼得·希格斯也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文章,提出希格斯机制理论。
2011年12月1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但经考虑实验其它误差后,宣布实验结果无效。2012年7月4 日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特征有吻合之处。
(宗禾)
新闻链接 没有获奖的“获奖者”
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提出希格斯机制的两名科学家。实际上希格斯机制只是缩写,全称布绕特-恩格勒-希格斯机制,代表了三个人。其中之一罗伯特-布绕特因为已经去世,而遗憾地未被列为获奖者。
布绕特在布绕特-恩格勒-希格斯机制的发展过程中作出过贡献,1964年,布绕特和恩格勒共同提出相关机制与理论。(1964年6月26日投稿,8月31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
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同年也对理论进行了描述。(希格斯的首篇论文1964年7月27日投稿至《物理快报》,1964年9月15日发表)
布绕特-恩格勒-希格斯机制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2012年,借助大型强子对撞机LHC,ATLAS和CMS合作组发现了酷似标准模型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
新闻背景
什么是“上帝粒子”?
希格斯粒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也就是说,理论上认为它应当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组成部件之一。但是它仍然有待实验观测证实。
为何这一粒子如此重要?
希格斯赋予整个宇宙中其它粒子以质量的方式可以用游泳者在水池中受到的水的阻力来做比喻。如果粒子没有质量,它们便可以在宇宙中以光速前进,因为质量的本质便是对物体改变其速度的制约性。
是什么时候被提出来的?
有关这一粒子的理论最早是在1964年由6位物理学家共同提出来的,其中就包括英国爱丁堡的彼得·希格斯教授。他们当时提出这一粒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质量的起源。
如何对其进行搜寻?
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两束质子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迎头相撞,在此过程中得到其它粒子。
由于经费不足被关停之前,美国的Tevatron加速器也进行过对这一神秘粒子的搜寻工作。 (宗禾)
今年争议比较大?
两度延迟遭调侃
2013年诺贝尔奖此前宣告物理学奖在原定时间的最后关头延迟揭晓,根据其在官方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消息,第一次延迟为北京时间18时15分,第二次则表示不早于18时30分。其官网将倒计时页面改为“还在会商”(still in session)的公告。此举被不少网友认为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争议很大”,更有社交媒体调侃其为“拖延症”。
(宗禾)
责任编辑:刘彦芬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