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推荐

东莞一高校与学生签“自杀免责书” 专家称无效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舒锐   2013-09-17 11:08:00

关键词:

    原标题:专家称东莞一高校与学生签“自杀免责书”无效
9月15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规定:“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南方日报》9月16日)
 
新生报到,本该感受到学校和学长的温暖,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冷冰冰的免责协议。在开学报到的两天里,5000多名新生必须把这份由学生与家长签订好的协议书交给校方。其实,学校对学生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并不必然承担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生自杀、自伤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根据民事法律的规定,学生自杀、自伤事故对于高校民事责任认定而言,要看学校是否存在过错。在极端情形下,如果校方或员工直接逼迫学生自杀,自然要承担全部责任,甚至还有刑责;如果校方存在较大过错,如教师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导致自残事故,校方将承担主要责任;如果校方存在一定过错,如学生在校受到其他侵害后,比如被强奸,校方没有做好积极引导工作并引发事故,则要承担次要责任;如果学校和有关教育人员工作无不当,则并无责任。此外,如果大学生为未成年人,校方还须承担更大的管理责任、注意义务。
 
那么“自杀免责书”有效吗?正如教育专家熊丙奇所言“关乎生命的事情,怎么能拿来协议?”除了人身保险合同之类的特殊法律关系,法律在原则上不允许设定以生命健康权受损害为标的的契约。《合同法》第53条更是规定:合同中关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
 
可见,该校想通过强迫学生签订保证书来免责可谓打错了算盘,这只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自欺欺人之举。不得不说,学校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违法、失德第一课。这是校方打着伪法律旗号来糟蹋法律、高举假契约精神来践踏权利。
 
大量事实表明,不抓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学校,最容易出现学生自杀、自伤事件。如果校方真的不想承担责任,则更应该从完善学校的管理、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着手。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无事故则无责任。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刘彦芬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