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在普通乡镇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孩子们的美术才能

2020-09-25 14:16:55 来源:  作者: 阳谷县定水镇联校 谢绘华

  美术教育是现代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素养的一种有效培养手段,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孩子感情、发展学生能力以及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艺术素质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人们素质不断提高的当下,大多数父母都充分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然而在普通的乡镇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美术才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仍旧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今天我要浅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影响小学生美术才能的因素

  一般来说,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在3-4岁就开始显露,具体表现为求知欲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喜欢涂涂抹抹;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强,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在农村现有条件下,即使孩子表现出这些特点,家长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加以引导、培养。而幸好决定孩子们美术才能的并不只是胚胎发育过程和家庭教育环境,还有学校美术教师的引导教育。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美术教师在儿童美术能力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地位,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有人统计,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4岁开始训练受教育的人中,91%有相当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

  故而,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全部过程中,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和自身的主观努力以及教育的影响,都是不可或缺的整体。

  二、现如今乡镇小学生美术才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然而在乡镇美术课堂上,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在教学中会将自己的审美意识、情趣强加给学生,只讲如何去欣赏,不讲具体要怎样观察、描绘,忽略小学生自身的感受。二是重技法轻审美的教学思路影响下,教师将教给孩子具体的技法作为课堂要求,透视、明暗、色彩、比例、结构、构图等等,看似倾囊相授,实则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是直接利用多媒体将以往孩子的优秀作品放映供学生参考,模板式教学省时省力,却把孩子们的思维纳入一个固定的框框之中,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无法使学生在练习或创作中发挥想象,表现出自己的审美形式和情趣,从根本上失去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审美教育。

  (二)小学生自身成长规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换言之,一千个小学生,就有可能对同一幅作品产生一千种不同的审美感受。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两个阶段。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外观形象,高年级的学生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一旦忽略了这点,往往会影响小学生们艺术创作的愉悦性。

  三、关于培养小学生美术才能的几点建议

  无论是哪个学科的课堂,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所以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美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理念,依据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美术这门课是大多数学生热爱的科目,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让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为教育目标与教育实践搭上桥梁,声形并茂,生动直观,色彩鲜艳,吸引学生视听。

  其次,美术教师要多鼓励评价,提升学生们的信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奇特的想象,自由的画法,这正是学生创作力激发的表现,也正是他们最动人最魅力的地方。美术课上,也常有学生的创作与实物相差甚远,但是色彩协调,整体和谐统一,从另一角度上看,这正是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迸发的体现,这何尝不是一种完美?那么美术教师对他们的闪光点大加赞赏,定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提高他们的自信,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最后,美术教师更要加强自身文学素质和艺术涵养。只有拥有相当的艺术涵养,才能感受美术实践中的一些细节以及一些微妙的变化与细腻体验,才能确认稍纵即逝的原创性语言的特征和意义,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平凡的课堂教学中捕捉到孩子们创造想象的艺术火花,并作出公正评价。

初审编辑:李兆辉

责任编辑:牛卓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