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谱写教育华章的北国玫瑰

2015-08-05 08:20:00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刘哲

还有355天,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即将迎来百年诞辰,回顾近百年的时光,冯友兰、朱自清、叶企孙、马约翰、潘光旦等我国著名大师曾任校董或校长,奋斗于斯。在今天,这所素朴典雅的百年老校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目标和独特的课程领航在小学教育改革和实践的蓝海,她的掌舵人,就是全国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总支书记、校长窦桂梅。

  9月1日,是清华附小开学的日子。窦桂梅校长送上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学第一课,不仅仅讲给孩子们听,也讲给在场的所有学生家长和老师们。

  她对孩子们说:“从小就要努力做一个有清华烙印的人。清华烙印是什么?那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灵魂,国际视野。”

  她对家长们说:“不要以自己的心愿、功利之心联手‘折磨’孩子。”

  她对老师们说:“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一生的修炼;选择做清华附小的教师,就是选择了更高的修炼的道场,你必须聪慧地教书、高尚地育人。”

07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 清华附小供图

  窦桂梅,从吉林一个偏僻的山村到清华园的一个都市教育家园。距离,何止是地理上的遥不可及?更多的时候,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很多人,穷其一生也走不出这段旅程。而窦桂梅,却愣是跨进了北京,跨进了清华附小,跨进了人民大会堂。人生的转折不仅仅写在她的履历表中,更烙进了她的生命里!

  窦桂梅是平凡的。她来自农村,那片沃土把执着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她的生命——给予她一个顽强的信念: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门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活出价值!

  低头奋斗 《王二小》让她“一课成名”

  1967年4月,窦桂梅出生在吉林省蛟河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是姐弟四人中的老大。“我的姥爷特别会说书,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别说电视,就是收音机也没有,我是一直听书听过来的。”窦桂梅回忆说,“我这个人从小就特别活跃,村里人给我起了个外号叫‘窦司令’。当时我姥爷就说,这个孩子将来当老师绝对错不了。这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再加上父亲早年做过老师,这些事对年幼的窦桂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当一名老师很早就成了她心中的愿望。

  山村艰苦的生活孕育了她坚毅向上的个性。1982年,15岁的窦桂梅考入吉林师范学校学习,这让窦桂梅“高兴得几天几夜都没有睡着觉”。在师范读书期间,窦桂梅凭着勤奋与刻苦,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写字、画画、唱歌、演讲、指挥、弹奏样样出色。4年后,窦桂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同学们向她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但此时的窦桂梅心里却并不情愿。她认为自己既然学习了4年的师范专业,未来的人生之路应该是站到讲台上成为一名好教师。于是,她跑到市教委,去找方方面面的领导,“我想找个小学去工作,让我当老师吧。”

  窦桂梅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她被改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工作。由于分配得太晚,第一实验小学刚刚对教师进行了定岗定编改革,教学一线上的岗位已经排满,窦桂梅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教学工作。在这个岗位,窦桂梅干了将近5年。这期间她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等多门课程。

06

课堂中的窦桂梅校长。 清华附小供图

  在几年的辅助教学实践中,窦桂梅渐渐地感觉自己最擅长的课程是语文,这期间窦桂梅曾多次恳求学校领导让她担任语文课老师。

  要想在教学一线做老师,必须先在公开课上得到大家的认可,有领导、专家指导的公开课更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好机会。

  1992年5月,窦桂梅终于有了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在接受采访时,窦桂梅回忆说:“这是我的关键事件。如果没有这次公开课,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为了上好《王二小》这一课。窦桂梅做了精心准备,她甚至把课堂的45分钟时间分成2700秒来准备,因为她不希望等待了5年的机遇从自己的身边轻易溜走。一次次的课堂设计,一次次地推翻重来。第二天就要上公开课了,下班之后,窦桂梅一个人留下来做最后一次试讲。此时,在她的眼里,台下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就是一排排可爱的学生。由于太投入,她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到了教室。于是窦桂梅就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

  由于窦桂梅在公开课上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感染,真诚的师生交流,加上歌唱《二小放牛郎》时的感人歌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不少学生甚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窦桂梅从此一鸣惊人,此后,她有了更多的机会在省、市级公开课中得到锻炼,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95年和1997年,她先后两次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2000年,吉林省教育厅为窦桂梅召开了“窦桂梅语文教改成果展示会”。2001年10月24日,窦桂梅又作为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走进人民大会堂,做了《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

  辛勤付出 她让附小“旧貌换新颜”

  2002年初,窦桂梅从吉林调入北京,任清华大学附小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环境变了,窦桂梅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身处国家课程改革的重点实验区,她的教育生命再一次被注入新的活力。

  这一年,窦桂梅听了500多节课,她在年末结合听课的感受给附小的76位一线教师每人写了一封长信,后来这76封信被结集出版,书名为《和教师一起成长》,这是窦桂梅对自己工作的一个总结,也是自己和一线教师共同进步的一个记录。如此辛勤的工作,已然成为她生活的惯性。

  人不能两全。工作上牵涉的精力越多,对家庭的关怀就会越少,但窦桂梅的家人非常理解她工作的性质,都很支持她的工作。“理解才能慈悲,这是张爱玲的一句名言,我觉着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窦桂梅说。愈是这样,她对家庭的愧疚之情愈是强烈。在庆祝女儿18岁“成人礼”的信里,她写了这样一段话:“总幻想着有一天,我能够彻底闲下来,做一个慈爱的妈妈,只属于你,做你最好的朋友,听你最撒娇的话,并且和你一起做游戏,要让你感到母爱是从容的幸福。可惜,这个机会终究还是失去了……”

  2011年,在窦桂梅正式上任清华附小校长之初,肩负主管清华附小校舍抗震加固的任务。“之前的清华附小不是现在这样的,没有生态气息,文化氛围不浓。我就趁着校园加固这个契机,同时做了一个校园改造,比如说设置残疾人通道,加地下水,校园内的布置等等。”窦桂梅说,每天有700多位工人在校园里劳动,一方面她要监督工人们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另一方面还要管理建筑用品和账目。“从5月22号进场,一直干到9月1号开学,这期间又着急又上火的,3个多月下来,我是又黑又瘦。”

  窦桂梅心里有个时间表,那就是不管再忙再累,都不能影响到9月1号新学期开学,一定要确保9月1号校园里面一切井然有序!

  如此沉重的任务和压力让窦桂梅的身上长了一个疖子。“疖子这个东西疼痛难忍,会经常流脓。记得当时还是7月份,我就发现了。但当时没有时间去治,只能咬牙坚持。”窦桂梅回忆说,“开学后各种教务事情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去治,一直到元旦的时候,大学开干部会议,在会上我遇到了校医院的院长,我向他说了我的情况,他让我务必去做手术,如果不做会出问题。当时我就想,那我什么时候做呢?思前想后,我还是只能等学校放假以后再做。但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我们放假的时候校医院也放假,然后我就反复跟医院沟通,人家也看我情况特殊,就约定放假前一天把手术给做了。”

  回想起那一天的情形,窦桂梅也被感动了。“学期最后一天要开全校总结大会,需要我发言,晚上还要开联欢会。学校的各位老师同事忙活一年了,我不去肯定不合适。当时,在场的所有老师都不知道我还得赶着去做手术,我跟着大家一起庆祝,一起跳舞,但我掐着表看时间,因为我知道,司机就在楼下等我,手术医生和护士也在等我……”

  就这样,直到抗震加固全面竣工,下半年工作圆满完成,临近过大年,她才在医生的再三催促下接受手术。

  开拓创新 她是小学课程“改革先锋”

08

窦桂梅为来自西藏的教育扶贫项目的校长授课。 清华附小供图

  如今,为了更好肩负起课程改革重点实验区的责任,为下一步的教改提供更好的思路和范例,时至今日,身为校长的窦桂梅仍然不离三尺讲台,这在北京中小学教育界并不常见。

  窦桂梅说:“首先,我就是从一名普通语文老师走到今天的,这是我坚持了30多年的东西,丢掉它我觉着太可怕了,那是我的烙印;其次,你只有上了课才知道课堂上发生了什么,你才知道老师需要什么,你才知道孩子们是怎样成长的,只有把准脉,你才有发言权。不然的话,不接地气,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教育改革不就成了纸上谈兵了吗?”

  提起清华附小,就不得不提它独特的“1+X课程”。

  “这个‘1’在我们的理解里面就是把国家的课程优化整合了,我们把它叫做‘1’,换句话说被优化整合了的基础,就是‘1’。被优化整合了‘1’之后,节省下来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就做‘X’。‘X’是指拓展后的个性化课程。清华附小的‘1+X课程’改革就是基于国家课程基础之上的优化、整合、改造与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既要学习国家规定的内容,同时我们又补充X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就既有国家内容,又有学校个性,有清华的特色,又有儿童具体的个性。”窦桂梅介绍说。

  “实行‘1+X’课程以来,有3个变化比较直观,一个是课程表的变化,我们学校相当于一个人一张课表,这里面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附小的基本课时是35分钟,最长的课时是90分钟,最短的只有一刻钟,还有一些是弹性的;再一个就是学习方式的变化,目前我们都是小组化学习。让小伙伴们主动学习,带着问题和准备来到课堂,通过老师的讲解,然后再带着更高的问题和渴望离开课堂;最后就是儿童的自我选择,以前是什么课都事先排好了,不上也得上,而现在强调的是选择,70%的时间是必修,剩下的可以自我选择,孩子们可以从60多种选修课中选择喜欢的去上。”

  正是得益于“1+X”给课堂带来的根本性变化,让清华附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013年10月17日,在海淀区教工委、教委专门举办的“窦桂梅教育教学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3千人现场或通过卫星同步收看。会上,窦桂梅回忆了自己近3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总结了自己的三次教育思想超越,还讲了一节观摩课,并由专家课后点评……这次研讨会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听完窦桂梅的公开课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窦老师通过今天的活动,给我们展示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如果我们所有的小学的老师,都能够像窦老师和她的团队一样,下工夫去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所有的学校都能像清华附小,始终把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窦桂梅对记者说,顶着特级教师这个称号,就必须要把“特”做到极致,收获这么多的赞美,那就一定得拿出对得起它们的工作成绩!

  在采访最后,窦桂梅校长用这样一段话阐释了她对“青春”的理解:“有的人青春,但他已经老了;有的人老了,但他依然青春。我想和青年朋友们分享这样一句话:岁月让我容颜变老,学习让我青春依旧。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俯得下身子,吃得下苦头,耐得住寂寞,既要有低头奋斗的智慧,又要有抬头看天的情怀。”(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显彪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