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别逼着孩子说假话”
来源:新华网 作者:任沁沁 2015-06-18 08:27:00
不少网友回应了王旭明的微博征集,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在语文课上被“教”说假话的例子。王旭明介绍,这套教材努力在现行教育政策和制度框架设计内,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统一。
王旭明16日在新浪微博上实名发起有奖征集:“您可能有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请把您的孩子在受教期间,老师让孩子说的假话和做的假事写下来,告诉我们,启迪大家。”
王旭明曾任中国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担任语文出版社社长。
征集“假话”缘起于他朋友的孩子大宝讲的学校新鲜事:“老师说明天有人来听课,大家发言可以不用举手,站起来回答问题即可。大家要争先恐后,别怕答错,也别怕几个人同时站起,那才显示出咱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让孩子从小说假话办假事,怎么得了。”王旭明说。
不少网友回应了王旭明的微博征集,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在语文课上被“教”说假话的例子。
“假公开课、假教学经验、假考试题目、假教学成果、假教育家等等,在语文教育中尤甚。从这次带点娱乐性的征集引起的反响可见一斑。”王旭明说。
一个月前,清华大学大礼堂,一场由清华附小展示的语文课,面向全球直播,供世界各地语文教师观摩。
这场教学演示获得诸多舆论赞赏,但王旭明“并不认同”。
他在个人微博上写道:“教学理念有先进好坏之分,教学模式则很难说。针对不同地域、人群和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怎么可能统一?”
“现在的教育,包括语文教育,一个大的问题是太闹,热闹,乱。”王旭明认为,这是对教学特别大的摧残。
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王旭明指出,“真语文”应倡导回归语文本身的面貌,不夸张、不扭曲、不涂抹;教师真讲、学生真学、评价者真评。“假语文”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教材、教师和评价。
“假语文的根源是应试教育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化主义。”他说,这可能带来的最大弊端是,越来越多人不会流利、准确、优美地进行口头表达,因为标准化答案影响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现行的语文教材已使用十多年。语文出版社正在抓紧推出修订版的教材。这套教材正在接受审定。
王旭明介绍,这套教材努力在现行教育政策和制度框架设计内,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统一。
这部教材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代诗文在小学中学教材里都达到40%以上。
王旭明说,“真语文”针对“假语文”而存在,什么时候“假语文”不在了,“真语文”也不在了。“我希望,‘真语文’越早离开越好,死亡才好;也希望,孩子们纯真的世界里没有假话,只有真话。为此,我愿一次次呼吁:办真教育,学真语文,说真心话,当真的人。(记者任沁沁)
责任编辑:郭显彪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