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220015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抓好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成才就业

来源:   作者:   2015-05-18 07:49:00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职高专教材 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始终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永恒的主题,突出“两个加强”、“四个坚持”,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多年来,学院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为社会精英、事业骨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始终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永恒的主题,突出“两个加强”、“四个坚持”,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两个加强”: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强化育人意识,提高育人水平,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者,实行“一票否决制”;鼓励教师进修、在职读研,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突出教师技能训练,专业课教师必须达到相应的技术等级,成为“双师型”教师。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保持和发展技工院校技能培训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学院于06年4月份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首席技师教技能”活动,聘请了山东电建二公司“金牌教练”王启峰等9位山东省首席技师为学院首批“特聘实习指导专家”,不定期到学院指导实习教学,传授企业先进操作技能,提高学院实习教学水平。目前学院已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知能前沿、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每个骨干专业都拥有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二是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严格教师请假调课手续,教师因故不能按课程表上课,必须经教学副院长批准,提前办理调课手续;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授课教师上课时要认真填写《教学日志》,记录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及课堂表现情况,做好课堂教学组织;加强晚自习辅导,所有授课教师每周均安排一次到校辅导晚自习。

  “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每学年保证40个教学周,每周授课保证32学时以上;二是坚持课堂教学巡回检查制度,每四周对全院所有教学系(部、区)教学情况检查一遍,检查比例不低于各教学系(部、区)班级的20%,检查内容包括教师的教案书写、上课情况、学生的到课及课堂表现,教学场所卫生、设备管理等情况,检查结果纳入对各教学系(部、区)的量化考核成绩,并与部门评优挂钩;三是坚持教师教学质量检查。每学年两次对学院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记入教师量化考核成绩,并与本人课时补贴、评优晋升挂钩;四是坚持教学管理办公会和教研室主任碰头会制度。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逐步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专业特色。坚持建材行业特色和高新技术特色相结合,在不断强化学院原有建材行业专业建设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和增加专业设置,提高专业技术含量。重点加强工业分析、硅酸盐工艺、电气维修等特色骨干专业,继续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力争使3-5个专业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其他专业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学院是全国建材系统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建材行业高职高专教材编委会工业分析分会的分会长单位。二是教学特色。坚持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多能训练相结合。技能实践教学严格按照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进行。同时学院积极拓宽培训领域,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失业下岗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培训任务,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完善技师、高、中、初不同层次的培养体系,建立了适应多种群体的新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学院还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长期开办微机操作、汽车驾驶、焊接技术、家电维修、电机维修、小化工产品制作等各类短期培训班,使学生在学好本专业操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掌握操作技能,增加就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严格的教学管理保证了学院一流的教学质量。多年来,学院学生在全省统考和各项技能比赛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2003年学院58名学生参加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对口普通高考,29人考上大专,21人考上本科,普通高考升学率达到86.2%,高出全省普通高考升学率16个百分点。2004年学院参加全国首届电子商务师大赛,荣获山东赛区第6名;参加全省珠算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等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2005年学院承办了由聊城市劳动保障局、聊城总工会、共青团聊城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聊城市职业技能大赛,在这次大赛上,学院参赛学生分别获得车工综合组一、二、三、六名,电焊工综合组二、三、四、五名,工具钳工综合组二、四、五、八名,并且同时包揽了车工学生组、电焊工学生组、工具钳工学生组的前四名。多年来,学院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为社会精英、事业骨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显彪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