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14.6%受访学生认为不要把专家权威太当回事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邱晨辉 2015-04-27 14:48:00
尽管自己被称作教育专家,但卢勤仍不希望年轻的中学生们对自己的观点盲从,并鼓励他们向自己提出质疑:“专家不一定是对的,很多专家也是伪专家。调研数据也佐证了卢勤的看法,应试制度被认作是阻碍创新能力培养的首要“杀手”。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尽管自己被称作教育专家,但卢勤仍不希望年轻的中学生们对自己的观点盲从,并鼓励他们向自己提出质疑:“专家不一定是对的,很多专家也是伪专家。”
令她欣慰的是,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中学生群体)调研数据表明,5.2%的受访学生对专家权威的态度表示怀疑、否定,14.6%的受访学生表示不要把专家权威太当回事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代中学生已经逐渐形成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
“这是大好事。”卢勤说:敢于质疑,说明这样的孩子有头脑,会分析,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求学问,就要先学会问,只懂得回答,那不叫学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和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
“发问,质疑,往往是创新的开端。”卢勤也担心如今的孩子只会回答问题而不会提出问题,“我们日常所见的考试,几乎都是按照标准答案来考的,答对了就能获得满分。为了不失分儿,孩子就会按照标准答案来改,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提问的语境越来越少,愿望也会越来越低”。
调研数据也佐证了卢勤的看法,应试制度被认作是阻碍创新能力培养的首要“杀手”。在调查阻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中,中学生普遍认为是外部因素,有58.3%的受访学生认为是应试制度,50.8%的受访学生认为是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有42.9%的受访学生认为是整体没有创新氛围。
此外,中学生对课外科技创新的兴趣也显得不足。在喜欢参加哪类课外辅导班的排名中,第一位是思维训练类,有33.6%的受访学生,其原因在于此类辅导班多数与课业学习有直接关系;第二位的是文体活动类(31.7%);第三位是语言表达类(16.9%);排在最后的是科技类,只有15.3%的受访学生表示喜欢,而且,参加科技类辅导班的学生从初一到高三逐年下降。
这与卢勤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情况颇为一致,在她看来,愈来愈重的学业负担,与学生越来越无暇参与科技活动不无关系。“教育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现在绝大多数考试,还是用一个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孩子,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记者 邱晨辉 实习生 张慧敏)
责任编辑:郭显彪
![](http://liaocheng.dzwww.com/ad/lcewm.gif)
![](http://liaocheng.dzwww.com/ad/lcrx.gif)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