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将出版 《道德经》全文纳入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李文姬   2015-04-01 09:02:00

关键词:道德经 高中教材 通识 高中阶段 自主招生

至此,课题组已完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工作,高中国学教材将在各地开展成规模的教材试用工作。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表示,目前各地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但考什么、怎么考又是一个难题。

  今天上午,记者从“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了解到,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

  至此,课题组已完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工作,高中国学教材将在各地开展成规模的教材试用工作。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表示,目前各地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但考什么、怎么考又是一个难题。

  专家建议,不应以文言文字词解释等传统形式考查,应关注考生如何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

  教材 各年级国学内容全覆盖

  据 “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介绍,高中传统文化通识系列教材作为“十一五”、“十二五”两个阶段十年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资源整合和编著。

  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

  课题组秘书长张健表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的均已研发完成,明确提出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教材知识相互关联,自成体系,并通过高中教材实现最终教学评价。这是“十一五”“十二五”两个阶段十年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今年5月份之前,《高等教育传统文化教材》(12册)《全国行政领导干部国学教材》(10册)两套教材也将研发完毕。

  内容 高中教材含《论语》《道德经》

  此次即将出版的高中阶段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共有4册,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其中《道德经》为原文全本讲解,另外三册则是按主题归类讲解。如《大学·中庸》一册,分为“慎独”“齐家”“格物致知”“中和”“为政”等章节。

  据课题组专家介绍,这4册书并非孤立的高中教材,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高中部分。全套教材包含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经专家组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的课程结构,各阶段教学内容和深度循序渐进、系统科学。事实上,小学高年级段已开始涉及《论语》《孟子》等儒学典籍,但仅以诵读和简单理解为主,到高中阶段,学生可在已有基础上更为深刻地领悟儒道经典的思想内涵,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此外,每一章节在讲解儒道核心精神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中西文化比较等拓展阅读素材。

  针对公众关注的一个话题,即传统文化有望成为高考的新考点,课题组表示目前在研发高中传统文化教材的同时,就已开展了另一个重点子课题研究,即传统文化教学评价与考试模式研究。

  张健强调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语降分后其所降分数分给了语文,而且还更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就是将分数转移给所增加的“传统文化考试内容”部分。又如今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均招收国学特长生。

  此外,近期公布的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中,全国25个省高考要统一命题,并且增加分数后的语文考试,正在研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相关内容。

  张健表示,传统文化成为高考的又一创新考点指日可待,但考什么、怎么考又是一个重大难题。由于相关子课题研究还没有结束,课题组非行政机构只承担建议义务。

  张健坦言,能否在高考语文中出现一个新的形式——政论或申论形式的传统文化论述题,这一方向应该是研究和创新的改革方向之一。若2016年传统文化进入高考,最大的问题是很多高中生没有接触过传统文化课程,不具备相关知识储备和素养,国学文化是通过长期熏陶和涵养才能显现的,不是靠一朝一夕突击补课就能拥有的。(记者 李文姬 )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显彪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