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节谈教师“心理减负”

2008-07-07 10:43: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孩子们“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否也需要更多关注呢?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阿怀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如今社会上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还很不够,甚至大部分教师本身都没有正视这一问题。

    俗话说“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比如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学生施加种种压力,甚至驱赶个别后进学生回家、导致他们被动辍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行为必然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引起注意并加以疏导,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疾患,严重的甚至会做出极端之举。

    阿怀红医师说:“最近,我接待了一位深受困扰的老师。从交谈中,可以明显感到这位老师承受着来自多方的重重压力,这让她不知所措。打个比方,老师就像是位于一个复杂的十字交叉点,上面是来自学校考核评价制度的压力,两边是来自同事、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面还有学生们带来的压力。”

    为了对学生身心发展施加有利的影响,教师自身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因此,阿怀红医师提出建议:

    首先,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作为一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这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公正无私、民主宽容。

    其次,要开阔眼界,正确对待压力,乐观并清楚地对待生活和工作。教师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成员,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也需要不断地转换各种角色,所以教师要增强各种角色的适应和转换能力,要善于调节心理状态,不要让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影响工作。

    最后,阿怀红医师强调,生活中谁都难免遇到挫折,产生烦闷、恼怒等消极情绪,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但要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有效的情绪发泄方式,其中体育运动就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途径,而运动带来的身体健康也更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为营造良好心理打下基础。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聊城肖婷婷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