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他第一次登上停靠在街头的采血车,献出了400毫升鲜血。从2008年开始,他坚持每半年献一次血。打那时起,他再也没有停止无偿献血的步伐。13年间,5本无偿献血证,献血总量7600毫升,相当于约2个成年人的总血量——这些数字记录了他爱的历程。他叫高峻峰,是聊城监狱一名主任科员,今年已年满55周岁。如果有一天年龄大了,是不是就不会再献血了?他笑着说,自己一点都不担心,4年前,他已经将这份爱心“接力棒”传递给了自己26岁的儿子。
爱心 得知血库告急他开始献血
体型匀称,身材挺拔,留着利落的短发,一双大眼睛,笃定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与人交谈总是面带微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给人淳朴憨厚的好印象——这是一个山东汉子的形象。55岁的高峻峰是聊城监狱一名主任科员,日常工作是狱政管理。在办公室,柜子中一排排文件资料被他分门别类排列的整整齐齐,高峻峰调侃说,他做事情比较认真仔细,整理起文件和资料也十分用心,他的工作在领导眼里都是“免检产品”。2001年,无意中,他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全国血库告急”的新闻,突然萌生了无偿献血的念头。那一次,瞒着家人,他卷起袖子就献了400毫升鲜血。“我国规定一次献血量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所以我就献了400毫升血。”后来,妻子知道他去献血,担心他的身体健康,常常埋怨他。高峻峰向妻子解释,无偿献血对身体健康无害,而且还能通过血液更新远离疾病,最重要的是,献出一份爱心可以帮助他人重获新生。在丈夫的坚持下,看到丈夫身体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妻子才放下心来。“虽然年龄不算小了,但是我的身体一直很健康,这些年了都没有感冒过,所以现在家人都十分支持我去献血。”高峻峰说。
言传 现身说法安抚献血者情绪
2008年,由于工作调整,高峻峰有了更多的时间待在聊城,也是在那一年,汶川地震发生了。看到这些天灾人祸,他做出了一个对自己而言重要的决定——每年去献两次血。我国献血法规定献血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一般每年的6月21号到23号之间,以及12月21号到23号之间,高峻峰都会抽出时间去停在市中心百货大楼十字路口的采血车上,献400毫升献血。由于每年都去固定地点献血,采血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了这名憨厚乐观的监狱警察。在献血的同时,高峻峰还帮助其他人克服紧张心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献血,不少人尤其是女士都会紧张,我就在一旁通过聊天的方式帮助这些人缓解紧张情绪。”
采血车上,他常现身说法,义务向人们宣传献血知识。普通人的造血功能很强,按规定献血,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旺盛的造血状态……这些都是高峻峰查阅资料得知的,他也将这些常识传递给其他人。他依稀记得,2001年他最初献血的时候,人们的无偿献血意识还比较淡薄,很多时候,采血车上就他一人在献血,但是最近几年,经常会出现排队献血的情景,让他感动不已。
身教 在他影响下儿子每年献血2次
“积极爱人生,德诚记心中。行事靠规矩,善待好风景。”2005年,高峻峰给自己还在读高中的儿子高振飞写了这样一首“藏头诗”,告诉儿子要积德行善。“男孩子到了青春期,正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那个时候我发现他有些迷恋网络,学习上也出现了问题,对未来有些茫然,所以做了这样一首诗,帮助他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在高峻峰眼中,“积德行善”是他家的“家风”。墨子有言:兼相爱。在日常生活中,高峻峰时常教育儿子要有爱心,乐于奉献自己,帮助他人。如今,高振飞已26岁,正在聊城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在父亲的影响下,高振飞不仅学业有成,从2009年开始,也开始自觉坚持每年献血两次。“看到他能够有这样的爱心,我很欣慰,对他的行为,我和他母亲当然也是十分支持和赞成。”高峻峰说。
奉献 默默献血十余载同事不知情
每天清晨5点,高峻峰就早早起床,走5公里路来锻炼身体。他解释说,因为每年都要献血,他要时刻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负责。不过,说起自己十三年的无偿献血历程,高峻峰用“很平常”三个字来形容。“我并不认为这有多了不起,相反,我觉得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平凡小事。”关于自己的献血经历,高峻峰极少向同事和朋友提起,所以对于他每年两次去献血这件事情,大部分同事都不知情。工作认真负责,与领导同事关系融洽——这是聊城监狱政治处主任巩金忠对高峻峰的评价。“他去献血的事情我有耳闻,但是能够坚持十多年如一日,每年都去无偿献血,我听到之后非常感动,这样的人值得身边每个人学习。”巩金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