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新闻 > 健康头条

【民生视线】医保个人账户,怎么用才划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李红梅   2015-01-16 11:24:00

关键词:个人账户;商业健康保险;账户资金;医保基金;用才

一边是人们看病自付费用节节攀升,统筹基金快不够用了;一边是巨额资金在个人账户上“沉睡”——人社部2013年度统计公报显示,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积累资金达3323亿元。正因为个人账户存在诸多弊端,新农合在运行一两年后,很快将个人账户改造成现在的家庭账户模式,实现家庭共济使用。

  一边是人们看病自付费用节节攀升,统筹基金快不够用了;一边是巨额资金在个人账户上“沉睡”——人社部2013年度统计公报显示,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积累资金达3323亿元。专家预计该数字2014年度将突破4000亿元。正是这样的“两难”局面,促动了全国各地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在2015年伊始陆续启动。

  各地的改革能否有效盘活个人账户资金,使之成为百姓治病救命的“天使基金”?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编 者

  个人看病负担沉重,统筹账户面临收不抵支困局,个人账户资金却大量沉淀

  听说医保个人账户要封闭管理,在北京市朝阳区上班的周女士趁午休时间跑到银行,想把钱取出来。“从没用过折上的钱,怕到时候文件一发,就取不出来了。”

  像周女士一样,没动用过个人账户资金的职工为数不少。人社部2013年度统计公报显示,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已积累3323亿元,平均每个账户沉淀约1200元。

  个人账户资金大量沉淀,与政策设计有关。我国职工医保采取“统账结合”模式,即由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组成,保费由职工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大约为职工工资水平的8%。我国大部分地区个人账户一般只用于支付起付线以下的门诊费用,以及在药店购药的费用,只有极少部分地区允许将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支付门诊大病统筹费用,以及住院起付线以下费用。

  对于统筹基金来说,对参保人的补偿水平高低,是决定医保结余多寡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个人账户资金基本不受补偿水平的影响。在我国参保城镇职工中,大部分是在职职工,得了“小病”,多数人会选择自费买药,患“大病”报销医药费也只是动用统筹账户资金,很少使用个人账户资金。退休职工不用缴费,由于老龄化程度加深,各地从社会统筹划入老年人个人账户的资金越来越多,达到统筹基金总额的30%,这笔资金不能用于住院费用补偿,沉淀下来数量也相当可观。

  虽然个人账户结余资金很多,但社会统筹账户的情况却非常不乐观——目前,三类基本医保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均已身陷当期收不抵支的泥沼中。

  人社部网站已经公布的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一些地区职工医保已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最近有专家在一次会议上披露,2013年全国有225个统筹地区的职工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占全国城镇职工统筹地区的32%,其中22个统筹地区将历年累计结余全部花完。在居民医保方面,2013年全国有108个统筹地区出现收不抵支,各项医保支出增长率均超过了收入增长率。

  新农合的资金使用情况也不容乐观。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年鉴来看,2012年度已有10个省份新农合基金使用率超过100%,这意味着大量的统筹地区当期已收不抵支,动用了累计结余资金。2013年度结余率只有2%,一些统筹地区基金已“穿底”。

  可以说,由于“统账结合”的医保基金内部两块资金使用上的失衡,导致医保统筹基金使用率很高的情况下,居民自付比例仍在33%以上,而与此同时个人医保账户上的资金一直在“沉睡”,没有发挥补偿作用。如此“拧巴”的局面,改革势在必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林永海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