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聊城9月17日讯(实习生 李金国)近日举行的第16届全国推普周聊城市启动仪式上,聊城语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大胆地说,学好普通话其实并不难。
该负责人表示,聊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最主要的表现是语音,体现在声母(主要是z、c、s、zh、ch、sh)和声调的差异。但由于聊城地处河北河南交界处,受两省方音影响较大,加上大运河文化的影响,聊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又是复杂多样的。因此,要想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在一些发音上还要特别注意。
聊城方言声母比普通话多 韵母比普通话少
该负责人说,聊城方言有声母25个,普通话有21个。虽然比普通话多4个声母,但聊城方言里没有普通话里的舌尖后声母r。在韵母方面,聊城方言有韵母36个,普通话有39个。这其中,有33个韵母是一对一的关系。这些韵母的发音,多数相同,少数有所区别。
4个声母缺失 地方味很浓
阳谷、东阿、莘县等部分地区,把普通话合口呼和ong韵母前的z、c、s声母读成了j、q、x声母,韵母也由合口呼变为相应的撮口呼,ong变为iong,例如:阻绝=咀嚼 确权=错攒 逡巡=存隼 足=菊,存=裙,松=胸。
普通话中n声母拼齐齿呼、撮口呼声母的字,在聊城地方方言里都读作与舌面前音j、q、x同发音部位的鼻音,例如“泥、年、女”等字,另外,聊城人普遍把“棉花”读作“泥化”的niān hua,“谬论”读为“泥化”的niǔlǔn,其他m声母字则不变。
该负责人表示,阳谷和东阿、莘县的部分地区把普通话ei韵母拼f声母的字如“飞、非、妃、肥、匪、诽、肺、费、沸、痱、扉、废、吠”读成i韵母。在普通话里,f声母不能和i韵母相拼,但能和ei韵母相拼,纠正时,只要开口度大些,发音部位靠后些,就可把这些字的i韵母改为ei韵母。反之,聊城方言中几乎都把“笔”读作bēi,把“彼此”读作“bēicí”,“胳膊”读作“gěbēi”,即把韵母i与ei混用。
语调能“出卖”你
聊城各县(市,区),除有着共同的方言外,还有着各自的语调特色。聊城人能从另一个聊城人的发音中听出他是阳谷人还是莘县人,抑或临清人,东昌府人。不同的声调特征构成一个地方的方言味儿,如东昌府区和开发区居民说话音浊,轻声少,降调多,极有抑扬,但并不婉转。加上缺少zh、ch、sh韵母,所以,有人戏说,聊城人说起话来呲啦呲啦的。临清人说话也很有特色,他们在说人称名词时,把普通话读音中的上声字在轻声字前时读为阴平,而且还要重读,拖腔。如“奶奶”,临清人读nāi nai ,姥爷读为lāo ye 。莘县则把阴平的字大都读成上声,如把“莘县”读为“shěn xian”。阳谷则把阴平读为阳平、把去声读为上声,把部分以“子”为词缀的名词中的“子”重读,调型为阴平。如“麦子”读“měi zī”、“袜子”读“wǎzī”。
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敢于说普通话。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
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张丽华:多说多练少带口头禅
多学就是要多学普通话中汉语拼音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掌握音变,比如说,轻声、儿化、变调、变音等等。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听就是多听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的播音。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把握的声调及时整理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敢于说普通话,跟同事说,跟朋友说,跟家人说,如果到了走火入魔境界,没有说不好普通话的。
此外,她认为,要说好普通话,应避免口头禅。有些人在说话时会出现机械的无意义重复的现象。比如说,有的人老是重复一句话的末尾几个音节,甚至于不管这几个音节是不是一个词。这种重复时间长了就会令人生厌,再加上“嗯”“啊”就成了官腔。特别是夹在句子中间的“这个”、“的话”、“就是说”等等的口头语,更是一种毫无积极作用的冗余成分,会使语句断断续续,使听众感到语句很不流畅。听这种话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而且有一种受折磨的感觉。因此这种口头语是讲话时应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