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令可
责任编辑:李春勇
七月流火,暑气蒸腾,一群来自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的青年学子,怀揣着热忱与期盼,组成“星火·微光”志愿服务队,踏上了前往临沂市费县薛庄镇毛沟卓越幼儿园的旅程。这场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如同一股清泉,为乡村的夏日注入了别样的活力,他们用知识作笔,以爱心为墨,在乡土间书写下一段温暖的篇章。
红色基因润童心,巧手筑梦传薪火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便精心擘画,将红色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间。“星星向党创意手工 DIY” 活动中,志愿者化身故事讲述者,从嘉兴南湖红船的点点灯火,到新时代祖国的繁荣昌盛,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党史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小脸上满是专注与崇敬。
手工制作环节更是热闹非凡,彩纸、黏土、画笔在孩子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4 岁的明明捏出的小红军玩偶虽略显稚嫩,却透着一股英气,他举着玩偶欢呼:“我长大要像红军叔叔一样保护大家!” 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将对党的热爱融入一件件作品中,鲜红的五角星、庄严的党旗图案,每一笔都承载着纯真的敬意,红色基因在指尖流转,在心中扎根。
非遗技艺绽芳华,创意课堂绘童趣
“星火微光传红韵,稚手巧作绘初心”主题活动,宛如一场文化盛宴,让非遗技艺与童真创意碰撞出绚烂火花。京剧脸谱制作区里,志愿者细致讲解生旦净丑的奥秘,当说到红脸关羽的忠义、白脸曹操的奸诈时,孩子们的小脑袋里充满了问号与惊叹。
竹编风铃作坊中,志愿者的手指翻飞,纤细竹篾在他们手中化作优美弧线。孩子们起初总把竹篾弄断,但当第一串风铃随风轻响,清脆的叮咚声惊飞了枝头麻雀,孩子们的欢呼声响彻校园。毛线刺绣课上,卡通背包成了画布,平针绣出的兔子耳朵、锁边绣勾勒的花朵,一针一线都藏着童趣。中国梦花灯制作现场,孩子们捧着花灯,眼中的光芒比灯烛更亮。绿色低碳手绘包上,蓝天白云、绿树萌宠跃然袋上,环保理念也随着画笔悄悄住进孩子们心里。
毕业礼赞诉离别,成果展中见成长
幼儿园被气球与彩带装点成童话王国,大班毕业典礼暨实践成果展如期而至,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彩虹拱门在晨光中矗立,毕业证书上的字迹被阳光镀上金边,近 200 件作品错落陈列,草叶风铃挂在梧桐树梢,毛球画《星空》与星星灯交相辉映,操场化作一座童趣博物馆。
毕业典礼在《中国龙》的鼓点中拉开序幕。舞蹈《能不能不要说再见》里,孩子们跳着跳着突然相拥,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情景剧《老师妈妈妈妈老师》中,小演员模仿志愿者擦黑板的模样,惹得全场欢笑又感动;《听我说谢谢你》的合唱声起,清澈童声如清泉流淌,家长与志愿者们不禁热泪盈眶。
成果展前人头攒动,一位老爷爷举着孙子做的毛球雷锋像向邻居炫耀,年轻父母对着星星灯轻声感叹:“原来孩子心里的宇宙这么多彩。” 当志愿者递上毕业证书,孩子们抱着志愿者的腿问:“老师明年还来吗?” 稚嫩的话语里满是留恋。
校地携手筑未来,微光汇聚照前程
这场夏日之约,更见证了校地协作的温暖延伸。活动中,毛沟卓越幼儿园与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达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共建单位意向。未来,“非遗课堂进乡村” 将持续开展,剪纸、面塑等技艺将走进幼儿园,红色故事宣讲、科技小发明展示也将定期上演。
指导老师卞玉薇望着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感慨:“教育从不是孤岛。” 从志愿者深夜修改方案,到孩子们从羞涩说 “老师好” 到临别叮嘱 “要写信”,这场实践早已超越志愿服务本身。“星火·微光” 志愿服务队的脚步虽已远去,但他们播下的种子终将生根发芽。那些手工课上的欢笑、毕业典礼的泪水、文化传承的印记,都将成为乡村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温暖底色。而志愿者们也带着这份宝贵经历,继续以微光汇聚星河,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璀璨光芒。(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卞玉薇)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不作选择参考。】
初审编辑:张令可
责任编辑:李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