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回暖 引一二线城市土地受到房企的积极争抢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杨奕 2015-07-14 08:37:00
土地供应量减少,“人为降温”背后却难掩开发商争抢的热情。7月,一二线土地市场继续升温,受供应量影响,热点土地供应不多,成交额并未放大,但从成交溢价率看,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均创出了年内纪录。
北京晨报讯(记者 杨奕)土地供应量减少,“人为降温”背后却难掩开发商争抢的热情。7月,一二线土地市场继续升温,受供应量影响,热点土地供应不多,成交额并未放大,但从成交溢价率看,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均创出了年内纪录。
从6月25日开始的13天里,北京大兴集中推出8宗地块,无一例外遭到开发商哄抢,且皆以高楼面价成交,面粉价格已经接近或超过面包价。7月10日,安徽省合肥7月首场土地拍卖举行,5宗地块成交,其中,文一地产以470万元/亩摘得肥东县地块,溢价率147.37%;禹洲地产以950万元/亩竞得新站区地块,溢价率111.11%。同日,华润置地以总价10.34亿元竞得福州马尾一宗住宅地块,折合楼面价6935.09元/平方米,溢价率91.84%。
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引发了一二线城市土地受到房企积极争抢。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一线城市7月土地成交溢价明显上涨,截至12日,成交的14宗土地平均溢价率高达38.14%,其中住宅类土地溢价率高达54.81%,均处于年内最高纪录。二线城市成交的328宗土地平均溢价率也达到了23.69%,整体看,土地市场趋势明显向好。
拿地节奏可以反映出开发商对市场的判断。从目前土地市场的表现来看,20大房企的大部分已经再次出现在土地市场上,针对三四线城市明显过剩的风险,标杆房企开始回归一二线城市。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房地产市场需求、供应、库存、价格涨跌幅表现出不均衡现象,存在严重分化。一二线城市聚集了过多资源,供给和存量相比需求短缺,房价易涨难跌;三四线城市库存绝对值过高,依然酝酿崩盘风险,“特别是降息后,一二线城市楼市资金面明显好转,从目前土地的成交情况,也可以看出房企对一二线市场的看多情绪。”
■背景
去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创新高
北京晨报讯(记者 杨奕)财政部日前公开的2014年全国财政决算预算显示,2014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约为54114亿元,为预算数的114.4%,大幅高于预期。北京晨报记者发现,高于预期的主要贡献来源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14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的决算数为40479.69亿元,决算数为预算数的117.6%,在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盘子中占比近八成。
国有土地出让金依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业内分析,房地产市场正面临转型,地方政府收入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依赖难以持续,首要原因就是土地供应的短缺。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多地公布的2015年土地供应计划大多已整体“瘦身”。以北京为例,2015年度北京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4600公顷,比去年5150公顷总量减少。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减少27%,自住房在内的商品房供应面积也减少了25%。
责任编辑:郭显彪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