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台楼市新规 房企项目可申请“商改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2015-06-18 08:31:00
据《福州日报》等报道,近日,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住建厅转发了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被业内认为在国内楼市中表现较为不错的福建,最近又出新政了。
据《福州日报》等报道,近日,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住建厅转发了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福建省允许开发商进行项目住房套型结构调整或房地产项目转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今日(6月16日)在其微信公众号上评价称,“被福建省政府的‘接地气’和‘执行力’惊呆了。”
供地计划调控分为五类
《福州日报》的报道显示,据《通知》内容,福建省内各市、县(区)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允许房地产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按以下不同情况,作出住房套型结构调整或房地产项目转型。未来供地计划将分五类来调控,分别为“显著增加”、“增加”、“持平”、“适当减少”、“减少直至暂停”,由此来确定房地产市场供应规模。
五类供地计划具体如何执行呢?上述报道称,是根据该市、县近3年商品住房月平均销售量来计算的。截至2015年6月底,商品住房现实库存去化期限超过24个月的市、县,应明显减少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数量;商品住房现实库存去化期限超过36个月的市、县,应明显减少直至暂停出让商品住房用地;商业办公用房库存供过于求的市、县,要调整供地结构、优化布局,直至暂停供应商业办公用房用地。
今年3月27日,国土资源部联合住建部下发了上述《通知》,要求各地“有供、有限”,控制供地节奏,“对在建商品住房项目,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必要规划条件下,允许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住房户型作出调整。
丁祖昱在其微信公众号表示,不管是调规划,还是调供地,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规划一旦制定,要改起来就难了;土地供应也是如此,又是地方政府最大的财源,说减就减难度很大。
丁祖昱表示,就目前来看,这还只是省级政府对市县发出的的操作性意见,具体落实还需一段时间,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但福建省政府的做法值得其他省份参考,特别是东北、西部等房地产供求失衡的地区。
房企可申请“商改住”
福建此次发布的新政被业内视为力度最大的部分是:允许住房套型结构调整或房地产项目转型。《福州日报》上述报道显示,根据《通知》,各市、县(区)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允许房地产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按以下不同情况,作出住房套型结构调整或房地产项目转型。
对于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及项目中单栋楼房,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的前提下,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住房套型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对于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整体或部分房地产项目,所在市、县现实库存去化期限超过24个月的(按住房和非住房现实库存分别计算去化期限),在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情况下,允许房地产企业进行项目整体或部分转型;房地产企业可以申请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变更,用于其他产业项目或用于符合市场需求项目用途的开发建设,重新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规划、用地手续,重新确定相应的土地价款。
克而瑞厦门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底,厦门SOHO在售存量为55.87万平方米,未售存量约69.31万平方米,合计约125万平方米,去化周期至少4年以上(按30万平方米/年计)。
上述政策无疑给SOHO项目去库存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对房企而言也意味着新机会。
克而瑞福建区域总经理、房价点评网首席分析师张子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商办用地可改住宅”的政策,对未来楼市而言是一重大利好,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商办市场持续处于低迷状态,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缓解这类型产品后市的开发风险;另外,厦门近年来商住用地供应量偏紧,楼面价不断高企攀升,如果能有一部分商办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既可以缓解土地的供应压力,对于一些“土地断粮”的房企来说也能寻找新的开发机会,同时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楼面价攀升的速度,有利于楼市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不过,对于上述政策的执行落地,业内也表示程序较为复杂。厦门均和房地产土地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崎认为,商办和住宅在配电、消防等方面的建设都不一样,这些要更换的话并不容易。
责任编辑:郭显彪
![](http://liaocheng.dzwww.com/ad/lcewm.gif)
![](http://liaocheng.dzwww.com/ad/lcrx.jpg)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